窮苦百姓,能有一間茅草房遮風擋雨已是不錯了,遇到大風大雨,那就跟宿在風雨裡沒什麼兩樣,這會兒無家可歸的人怕是都擠在了破廟了,破廟都比茅草房好。”
知晚聽著也覺得辛酸,屋子裡丫鬟婆子更是哽咽,偷偷抹眼淚,農家雖苦,卻也是自己做主,若非逼不得已,她們又怎麼會賣身為奴,實在是被老天爺給逼的啊!
蘇家是積善之家,當年那一場水澇旱災,蘇家救了不少的人。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知晚看了看外面不停歇的雨道,“趁著下雨,府裡丫鬟沒事做,叫她們幫忙做饅頭。熬粥,還有藥湯。”
想著不少人沒有避難之處,她正好買了兩個小院,打算拆了重建,這會兒正好可以用來安置那些人。
吩咐完,外面就有小廝冒雨進來稟告,“郡王妃,知府大人求見。”
下這麼大的雨,知府大人還來找她,應該很急。輕點了點頭,小廝就趕緊跑出去了,餘下一地的雨水。
一刻鐘後,知府大人才來,官袍也溼了一半。見他神情焦灼,眉目周正,風評也好,知晚便讓白芍端了碗藥湯來,知府大人感激涕零啊,當做酒水一般,一飲而盡。才道,“還請郡王妃寬宏大量,救我永州百姓與水深火熱之中。”
知府大人說著,竟是給知晚跪下了,知晚眉頭一挑,趕緊讓人扶他起來。“有話好好說,怎麼就跪下了,我若能幫,定傾力相助。”
知府大人為官清廉,雖是文人出生。卻不死板,否則一個錚錚傲骨,又怎麼給一介婦人跪下,實在是心繫百姓,知府大人道,“永州糧倉雖有餘糧,能救濟百姓,可朝廷早有傳令送來,那批糧食有一大半是要送達邊關的,看這雨的架勢,只怕大越朝不少地方會生靈塗炭,北齊南舜有虎狼之心,如此機遇,怎麼會放過,下臣縱是有心開倉賑糧,卻不能不顧及邊關,正不知如何是好,還請郡王妃幫著出出主意,能否幫著寫封奏摺,早日送達京都,早日撥來賑災糧款,以免奸商漲價,到時候……。”
知府大人來求知晚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雨才下的一天,雖然有些災情,卻達不到需要朝廷賑災的地步,可這雨明顯是要下好些日子的,等到需要朝廷賑災時,已然來不及了,再加上賑災款項撥十萬,餘一兩萬的先例,那不是叫他眼睜睜的看著永州百姓在他任上死去嗎?
一來良心不安,二來他才來永州一年,受此大災,兩年之內斷無恢復的可能,業績勢必會差,他也就升遷無望,昨夜思來想去了一宿,郡王妃協同小王爺小郡主來永州,就是來拯救永州百姓的。
知晚端茶啜著,琢磨著他的話,心裡有了三分明白,只是她曾聽葉歸越說過,國庫吃緊,皇上已經在調查戶部了,務必想辦法籌措銀錢,好應付戰事。
其實古代的皇帝還是很聰明的,臣子貪墨,他心裡一清二楚,卻是縱容著,等到需要宰他的時候,以前貪墨的銀錢會一滴不漏的回來,這也算是把錢放在大臣家供著吧?
應付戰事都有些吃力了,這時候去打擾皇上,不是火上添油嗎?
知晚想了想道,“知府大人心繫百姓,本郡王妃深感欣慰,只是朝廷國庫空虛,只怕這奏摺遞上去,等銀錢批下來,永州也傷了一半了,知府大人若是想建功立業,就該想辦法解了這次的危機。”
知府大人的眼前一亮,來之前,他就聽到丫鬟們竊竊私語,說做饅頭熬粥賑災的事,可見郡王妃心底寬厚仁愛,定然不會不顧永州百姓死活的,忙作揖行禮,“還請郡王妃賜教。”
知晚瞧了便笑了,“賜教不敢當,我見永州富庶之家不少,這家捐一點那家捐一點,也就不少了。”
知府大人聽了,臉就挎了,“郡王妃有所不知,臣也曾想過賑災籌款,奈何永州商戶同仇敵愾,寧可自己開門賑災,博得善名,也不願把銀錢交給府衙,代為賑災。”
這倒也是,知晚有些犯難了,眉頭一皺,神情不知所思,知府大人也不敢打攪,怕饒了她的思路,就那麼站著等候,大氣也不敢出一聲。
錢在人家手裡,她也不能逼著人家掏出來,還得人家心甘情願的掏出來才好。
知晚想了想,眼睛一亮,吩咐茯苓了句,茯苓眨巴眼睛下去了,不一會兒,拿了個錦盒過來,在知晚的示意下遞給了知府大人,“回去把這個交給知府夫人,讓她遍邀永州大家閨秀貴夫人們品茶,明兒我也會到。”
知府大人懵怔了,咱說的是賑災好麼,不是品茶,這下雨天,誰有心情品茶啊,雖然賤內在永州有幾分薄面,可是下雨天,也不知道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