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人要忙著賑災,騰不出手來的緣故,不然八天後日子也不錯。
其實以蘇家的丫鬟婆子小廝的數量,就是三天也夠佈置了,納彩禮早早的就送來了。蘇雪的嫁衣陪嫁肯定也準備妥當了,就等定了日子出嫁。
老夫人不捨得蘇雪出嫁,但想著李家與蘇家就隔了幾條街,來回方便。這才稍稍寬心,當然了,最主要的還是李夫人懂事兒,“老夫人,您就放寬心吧,雪兒是我瞧著長大的,我可是把她當親女兒瞧的,雖說出嫁的女兒不能常回孃家,但李家和蘇家隔得這般近,雪兒想你們了。我還會攔著她不成?最少半個月也會讓雪兒回門一次。”
聽了李夫人這番話,蘇夫人嫁女微酸的心情總算緩解了不少,說心裡話,半個月她都嫌久了,可是做了人家媳婦。哪能那麼輕易就回門的,讓外人瞧了還不笑話,她也沒有裝賢惠,說不用,等雪兒出嫁了,她多提醒著點便是了,話可不能堵死了。
李夫人來的時候。地上還溼漉漉的,走的時候,地上已經半乾了。
蘇雪躲在繡樓裡,死活不下樓,蘇奵和蘇柔幾個就圍著她打趣,躁的她臉紅的跟西紅柿一般。
接下來兩天。知晚都沒見到蘇雪的人影,也知道她臉皮薄,見不到丫鬟婆子捉狹的眼神。
反倒是知府大人又登門了,雖說與閨閣婦人商議大事不應當,可是架不住郡王妃主意多啊。人家手裡頭有令牌,可殺二品大員,他就不能把她當女人看,得像敬著鎮南王那樣敬著她。
之前賣煤礦,餘下不少的銀錢,知府滿打滿算,還給朝廷送了五萬兩去,本來能送七萬的,稟告了知晚一聲,知晚說餘下兩萬有用,至於有什麼用,他還真不知道。
不過,郡王妃要了永州的地圖。
這回他來,就是擔心知晚在永州住久了,急著想回京,到時候兩萬兩銀子在他手裡,那是寢食難安啊,總不能再送給朝廷吧?
知府見了禮,請過安後,開口了,“這些日子,陸陸續續又有了四千六百兩的煤礦進項,加上之前留下的兩萬,不知道郡王妃留作何用?”
知府可沒想過那兩萬兩是知晚要了給自己的,那些化妝品,知晚早說了是她代小王爺小郡主捐贈的,孫知府想到知晚的手筆,夜裡想著都倒抽氣,一捐就是就是幾十萬兩銀子啊……
知晚端茶啜著,請孫知府坐,然後才道,“永州水災這麼大,一來是水利設施沒有做好,那些錢,我打算用來興修水利,與其等朝廷撥款下來,被層層剝削,不如就交給知府大人全權處理了,二來購買種子,分發給受災百姓,讓他們重建家園。”
知府聽到知晚說的,興修水利,眸底就閃亮了,只是兩萬兩似乎不夠,早知道,他就不該把銀子拿去討皇上開心,支援戰爭了,孫知府後悔的把事情委婉的說了一遍,知晚笑道,“我算過了,兩萬兩足矣,如今受災嚴重,不少人都食不果腹,我想只要有口飽飯,那些人不會不替朝廷出力,另外,參與興修水利的,一人參加,全家可免兩年賦稅,可以累加。”
孫知府眼睛一下子又亮了起來,他沒懷疑過知晚說的話,當日公公來宣旨時,說過,不論郡王妃說什麼,一切照吩咐辦事,她說免兩年,那便是兩年。
每回天災*過後,不少人就等著朝廷的救濟,白白浪費了勞動力,朝廷給他一個活路,但是他們要付出相應的勞動,這也是造福永州百姓的好事。
孫知府聽了吩咐,就趕不及回去辦理,走了兩步,才想起來一件事,忙道,“郡王妃,前些日子您讓微臣張貼的告示有了訊息,有個年紀三十五六,自稱是姚三的男子尋上門來,說那是他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