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識北大師生是我的最大幸運,但願我們能夠持續性地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在北京,與我關係最深的是北大,在中國,影響我最深的是北大,在世界,給我成長最多營養的,也是北大。北大無疑是至今影響我人生的最重要的場所。對於她,我永遠抱著感恩之心,並激勵自己一輩子做好北大人,以無愧其偉大的歷史。

下面,我想談談我對北大學子的觀察與思考。

首先,我想說說我對“精英”一詞的理解。

“精英”(elite)一詞無疑很好聽。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社會還是哪一種行業,都有所謂“精英”,也都需要精英的支撐。精英對一個社會的發展很重要。不過,對究竟什麼是精英,我的認識有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我來到北京七年,接觸了中國與日本的很多精英——政治家、政府官員、媒體記者、商人、智囊、律師、銀行家、投資者、運動員、藝術家、作家、北大學子、東大(東京大學)學子,在與他們的接觸中,體驗並思考著精英的內涵和意義。

我認為,“精英”必須具備兩個方面的素質。

第一,潛能。這一點不言而喻,你是精英,沒有潛能行嗎?肯定不行。我說的潛能包括一個人的基本素質、理解能力、知識面、思考力、分析能力、判斷力、創新精神、溝通能力、語言水平等等諸多方面,這些能力與所謂的學歷是沒有直接對應或因果關係的。潛能是一個人能夠主動判斷形勢,理解現狀,掌握知識與獲取經驗,尋找機會,調節自己,摸索可能性,改變現狀等的能力。當然,如果要羅列,還有很多。一個人除非有這些能力,否則很難稱為精英。

第二,公共意識。一個人生下來,為自己所在的、所生活的國家、社會做點事,在我看來,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除了考慮這件事對自己有什麼樣的意義和利益,同時還要想著對整個社會有什麼樣的意義和利益,從人類社會進化,甚至生存的角度看,能夠站在全人類的角度考慮問題,把地球作為一個村莊,把自己看作地球村裡的一員,自己的生存和他人的生存是休慼與共的。唯有擁有這樣的自覺意識,一切才有價值。我覺得,這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這一標準,是不分國籍、不分民族、不分行業、不分性別的。當然,對幼兒園的小孩兒提出公共意識的要求是苛刻的,也是不現實的。但對一個成年人來說,無論這個成年人是獲得博士學位的,還是大學畢業的、高中畢業的,乃至初中畢業的,要求他們具備公共意識,都是順理成章的,沒有誰可以自外於這個標準。我始終認為,只要初中畢業(中國的義務教育包括小學和初中),你就完全應當具備最基本的公共意識。更何況作為社會中堅的精英們呢?比如,韓寒很不錯的,在我眼中的80后里,韓哥是最具備精英姿勢的人,不管他自己有沒有意識到,主觀上願不願意去承認和擔當,韓寒已經扮演著社會精英的角色。他在與新浪簽約的獨家部落格中時時刻刻向全社會發出的聲音,對權威的挑戰和批判,客觀上體現著精英的精神。韓寒也就像美國總統奧巴馬那樣帶著開放的思想、清晰的頭腦以及帥氣的外表,廣為公眾矚目。而這三種條件,必將使他成為更有突破力、滲透力和影響力的精英。。 最好的txt下載網

與“非典”有關的日子(16)

在日本,像韓寒那樣的年輕人恐怕很難出現,因為,日本就像我在前面的章節裡分析的那樣,是排斥突出,攻擊另類的社會。我不說自己是個精英,肯定的是我在中國更有可能做到精英這一高度,這是客觀環境決定的。日本恐怕至少在現階段無法讓我成為精英。

按照我的標準,我感到在今天的中國和日本,都缺乏真正的精英。有本領的人在兩個社會里還是有的,而且數量不少。有本領的人可以稱為“人才”,“人才”和“精英”,在我看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人才只不過是為自己歸屬的公司、單位、機構服務、貢獻。而精英則可以超越自己歸屬的小空間,為更高的目標服務。

中日都得好好培養精英,尤其是年輕的精英。從哪些人中間培養呢?最好的培養物件是大學生。因為大學生具備基本的文化修養,而且還處於可塑的年齡段,大學生即將走上社會,他們的作為,將對社會產生影響。

在北京大學,我周圍的很多學生很有能力,他們的聰明超出我的想象。但他們能稱為精英嗎?不能!他們中大多數人包括最優秀的學生普遍缺乏公共意識,他們只為自己著想,只考慮將來能賺多少錢,能謀取什麼職位,能過上什麼樣的日子,工作中能得到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