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小說:大明帝國的黃昏 作者:蒂帆

楊嗣昌氣得死去活來,三錢銀子就想買自己的腦袋,自己也太賤了。雖然他也知道,張獻忠的人不可能取了他腦袋,但在這種心理較量中,楊嗣昌覺得自己吃虧了。

張獻忠喜歡領著隊伍亂跑,大概是他經常給官兵追著跑,所以,經歷了大江大浪的他跑起來已經遊刃有餘了。楊嗣昌在襄陽督師的半年時間裡,張獻忠就領著隊伍跑遍了大半個上川。

張獻忠本以為自己是在耍弄楊嗣昌,誰想到在崇禎十三年(1640年)二月七日,他被楊嗣昌與賀人龍、李國奇夾擊在瑪瑙山,幾乎全軍覆沒。但就在他逃出去的時候,計劃中應該追擊的左良玉並沒有追擊。

事實上,這都是楊嗣昌的錯。當初他向崇禎皇帝請為左良玉“平賊將軍”,屢屢請示下,崇禎終於答應了他,正準備要發出將軍印時,楊嗣昌覺得左良玉這廝屢違節制,就又向朝廷建議封另一位將領賀人龍為“平賊將軍”。可瑪瑙山大捷後,楊嗣昌又覺得賀人龍這個人也不怎樣,就告訴他須再等候成命。賀人龍大為不平,把實情告知左良玉,左良玉當然也不是好鳥,一個“平賊將軍”雖然不能當飯吃,但這種侮辱,他卻受不了。左良玉因此而不聽楊嗣昌命令,使得張獻忠有了喘息的機會。他日捲土重來,是誰的錯就已經不重要了。

瑪瑙山之捷後,左、賀兩人都開始不受楊嗣昌節制。楊嗣昌調左良玉,九檄不至,而賀人龍亦三檄不至。楊嗣昌沒有了兩位大將的支援,其他總督、巡撫也為了儲存實力,開始漸漸地以各種藉口退出圍剿軍,楊嗣昌幾乎成了孤軍奮戰。

更可氣的是,恢復元氣後的張獻忠從湖廣進入四川,壓力大減,如魚得水,運動戰打得很有聲色,楊嗣昌跟在後面根本就沒有與他交手的機會,楊嗣昌大罵張獻忠是膽小鬼。可張獻忠覺得楊嗣昌這種追擊戰有著明顯的弱點,他就是要楊嗣昌暴露出這種弱點。

果然,弱點暴露了。第一件事就是在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楊嗣昌率領大隊人馬追擊張獻忠的時候,李自成在河南突然攻下洛陽,處死了當朝皇帝的親叔——福王朱常洵。我們對這個人還應該記憶猶新,他在萬曆斷頭政治的影響下,險些成為太子,但現在,他成了死人。訊息傳到宮中後,崇禎皇帝痛不欲生,停止上朝三天。

楊嗣昌正在為自己的計劃失敗導致福王之死而難過時,又一件事發生了。他一直追擊的張獻忠突然指揮軍隊出動,飛奔楊嗣昌的督師衙門所在地——襄陽。當張獻忠到達襄陽附近時,襄陽城的守軍還沒有得到一點訊息。張獻忠先派出羅汝才截斷鄖陽與襄陽的增援路線,自己率領精騎,一日一夜飛奔三百里,直插襄陽。二月初,兵臨襄陽城下,派遣十二名士兵冒充楊嗣昌督師衙門的差官拿著調兵文書入城。二月初四日半夜,城中內應放下吊橋,迎接大部隊,襄陽不戰而下。天明後,襄王朱翊銘被張獻忠殺死,然後又扔到了火裡燒成灰。

訊息傳到京城,崇禎皇帝又是痛不欲生。這個時候的崇禎覺得,大限似乎已經來了。楊嗣昌在幹什麼?他自己的督師所在地都被人拿下了,他現在到底在幹什麼?

楊嗣昌什麼都沒有幹,而是在生病。從崇禎十三年(1640年)底至十四年(1641年)年初,楊嗣昌一病不起,瀕於死亡。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初六日,開始準備死亡。正月初八,他給崇禎寫了一封信,信中滿是悲憤與行將就木的無奈之辭。

想當初,他從京城出發之前,就已經和崇禎說過這樣的話:臣此去當以死報效國家、臣當以身家性命盡力平寇等等。

當崇禎皇帝收到這封信時,才想起了楊嗣昌臨行前的話。原來,一切早就已經註定。朝中大臣開始了向楊嗣昌的攻擊,這群還在京城吃飽了上朝,歪著腦袋說話的大臣根本不知道楊嗣昌的處境,但他們知道楊嗣昌不是個好鳥。先是與清軍議和,現在是屢失城池,這樣的人應該押回朝廷殺掉。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楊督師之死(3)

他們不知道此時的楊嗣昌已經快要死了,死亡已經在倒計時。他的病完全是心力交瘁所致,明知無法力挽狂瀾,卻要硬著頭皮去力挽狂瀾,還要表現出勝券在握的樣子,精神壓力之大,非常人所能感受。讓所有人都感到遺憾的是,他只打了一場瑪瑙山的勝仗,從此以後,再沒有打過一次勝仗。

當他以帶病之身趕往荊州沙市徐家園休息時,就把一切大事都交給監軍萬元吉代理。萬元吉問過他:“師相病情如何?為何不報知皇上?”

楊嗣昌吐出了兩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