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為什麼消費不振,或者說不像人們想象得那麼快,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整個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個人的收入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小,這實際上是一個制度性的問題。因為從現在來看,我們國家的財政稅收增加得非常快,比老百姓的收入增加得快,甚至於比農民的收入增加更快,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樣加大對個人的支援,在農村,包括對農民的一些直接補貼,對低收入群體的直接補貼。
同時,為農民解除後顧之憂的政策〃組合拳〃一直在揮出: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市、區)覆蓋面將分別擴大到40%、60%左右;全國將取消農業稅,延續了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將成為歷史;2006年起,國家將用兩年時間在農村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
建立適合農村市場的分銷渠道,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是消費的前提。可喜的是,商務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計劃2007年內在全國培育25萬家農家連鎖店,覆蓋全國70%鄉鎮、50%自然村,昔日農村〃家用電器跑縣裡,柴米油鹽趕市集,日用百貨找個體〃的落後消費方式將發生變化。同時,要實現農民增收還必須解決農產品〃賣難〃的問題。商務部制定了三年內改造2000家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規劃,今年已選擇部分市場進行改造示範,而且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農產品連鎖經營試點。
啟用消費可以與投資拉動並行。農村投資前景廣闊,以前多次出現投資過猛引起的經濟過熱現象,這種投資主要集中在能源、資源以及重化工業上,而農村一直處於投資不足、投資匱乏的狀態。農村巨大的投資潛力也可能成為避免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中國經濟下滑的方面之一。我國財政的巨大實力,也給增加農村投資提供了經濟後盾。
〃新土改運動〃
實現農業產業化能夠解決部分問題,但如果不透過加快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就很難真正建成現代農業。
中共中央已經在十七屆三中全會發出了〃動土〃的強音。
根據2008年10月19日正式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正式授權農村居民向其他個人或公司流轉為期30年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具體形式包括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這份政策檔案是在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閉幕一週後公佈的,被認為是新時期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標誌。
今天又一次〃動土〃,指向何處?
30年前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允許農戶承包屬於集體的土地,它也因此被視作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30年後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推進的農村新一輪改革,將指向中國農村全面的小康社會。
先來看一則報道。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2006年,在曾經以包產到戶聞名全國的安徽小崗村,村民們又自發地搞起了發展合作社,按照新的合作社模式,當年小崗村分到各家各戶的土地將重新集中到集體合併開發利用。
蟲工木橋◇。◇歡◇迎訪◇問◇
第90節:第九章 手中有〃糧〃(7)
1978年,小崗村的18個村民冒著坐牢的危險,在一份承包責任制的文書上按了鮮紅的手印。協議上寫著,如果村幹部坐牢殺頭,其他農戶保證把他們的小孩養到18歲。坐牢殺頭的情況最終沒有發生,包產到戶、包乾到組的措施開始實行,他們將公社的田地劃給個別社員經營,社員向公社納公糧。在此之前的小崗村是全縣有名的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後,幾乎家家外出討飯,而大包乾剛
一年,村民們就解決了溫飽問題。
小崗村這種被飢餓逼出來的改革,後來被譽為〃掀開了農村改革的序幕〃。
近30年後的2006年,小崗村將村裡1800畝土地重新集中起來,將其中1400畝土地以集體的名義,按每畝500元的價格租給上海一家畜禽養殖公司,建設商品豬養殖基地,村民參與分紅,剩下的400畝以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的經營方式種植葡萄。
為什麼當年包產到戶的土地又重新集中起來呢?
小崗村的村幹部解釋說,當年的土地大包乾雖然解決了溫飽問題,卻並沒有給村民帶來富裕的生活,當我國南方、華東地區一些鄉鎮紛紛大力興辦鄉鎮企業,推進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市場農業的時候,小崗村人卻滿足於〃老婆孩子熱炕頭〃,依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