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於是心血管、腦血管的疾病也就開始出現。
專家認為,多數癌症如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將與社會現代化同步增長,但食管癌、胃癌、宮頸癌則會因食物儲存技術和生活條件改善而減少。2/3的癌症死亡者因不良生活方式而引起,則是一致公認的。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質量。生活方式疾病雖然成為人們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脅,但它的防治卻不需要昂貴的藥品,更用不著什麼精密的醫療裝置,關鍵在於我們每個人能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癌症被稱為“20世紀的瘟疫”。但如果你始終保持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一瘟疫難上你身,因為現有的絕大多數癌症都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為引起的。醫學界之所以提出“生活方式癌”這個概念,就是要提醒人們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摒棄不良的生活習慣。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也有抗癌基因,一般情況下它們都處於封存不動狀態。但如果發生了某種特別的情況,使得原癌基因被啟用了或抗癌基因丟失了,人就會患上癌症。
那麼原癌基因是如何被啟用,抗癌基因又是如何丟失的呢?外界的因素就來自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為。打個比方,苯並芘已被明確是一種致癌物質,它是如何進入人體引起肺癌的呢?是因為抽菸吸入了大量的苯並芘,這就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癌”。
從發病原因看,癌症大致可分三類:
1.生物致癌,包括病毒和寄生蟲,如白血病、鼻咽癌、血吸蟲所致的直腸癌等;
2.化學物質致癌,如亞硝胺、苯並芘可致食管癌、肺癌;
3.物理因素致癌,如過多照射線可致白血病等。
那麼何為“生活方式癌”呢?抽菸、酗酒、經常熬夜吃夜宵、在車水馬龍的街頭呼吸汽車尾氣甚至在家炒菜時釋放出的油煙霧氣等等,都存在著致癌的可能性。人類不健康的衣食住行都有引起癌變的可能,這種癌症就是“生活方式癌”。
生活方式的改變的確可以改變癌症發生的機率,這是預防“生活方式癌”的最大動力。以女性惡性腫瘤的發生為例,據統計,解放初期上海市女性惡性腫瘤中排序第一的宮頸癌現在已降至第八位,醫學院在進行臨床教學時已很難找到活著的晚期宮頸癌的例子,只能給學生看資料照片,而過去極少見的乳腺癌現在卻排到了第一,這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影響女性癌症排序發生變化的最生動的例子。因為宮頸癌的發生與生孩子多、早婚女性也易患上宮頸癌,而乳腺癌的發生則與營養過剩、哺乳過少有關。
生活方式的不同還使城市與農村的癌症排序譜有所不同。在農村,發病率居高的是胃癌與食管癌,而在大城市卻是肺癌、直腸癌等。上海市民中大腸癌的發病率在各種癌症發病率的順序中已從第六位升至第四位,發病數淨增3倍,與近年來脂肪的消費增幅恰成正比。1998年,美國首次出現癌症死亡率下降趨勢,因為美國人更早更多地意識到癌症與飲食習慣的關係,透過改變飲食習慣、戒菸及提高乙肝疫苗覆蓋率,腫瘤得以逐步減少。
txt小說上傳分享
8.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病)
40多歲的老張是公交車司機,喜歡抽菸,因此經常咳嗽,開始他以為是慢性咽炎,不太在意,但慢慢出現一種情況:乾重體力活時呼吸困難。有醫生說是COPD,但老張沒在意,仍然抽菸。有一次病情加重,發生了肺部感染,連路都走不了,被家人抬到醫院時已經達到了呼吸衰竭的地步,馬上送到重症監護室搶救才活過來。因為肺部功能受損,以後老張稍微活動一下就會氣喘。病情發展到這一步,老張不能上班,生活質量大受影響。
每年11月17日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容忽視的病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 COPD”,就是人們常說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主要症狀為長時間咳嗽、咳痰以及氣短。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慢阻肺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當中,次於心臟病、腦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與艾滋病一起並列第4位。
在我國,COPD是肺心病的主要基礎病(佔82%),COPD患者預後不良,最終常死於呼吸衰竭和肺原性疾病。我國共約有2500萬COPD患者,每年由於COPD造成的死亡可達100萬人,致殘人數達500萬~1000萬。環境質量的下降是造成這一疾病高發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吸菸、粉塵、化學汙染、空氣質量下降等都不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