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他們邊走邊在死屍堆裡尋活人,以免漏網——哪是尋活人,是在找銀子。大順軍人中,幾乎人人背上都有包袱,裡面金銀珠寶,應有盡有,這是他們擄掠來的,還有大順皇帝李自成賞賜給他們的。他們一生中,從來沒有一次性得到過這麼多的黃白之物,可也就是這些東西害了他們,本是身手不凡的戰士,卻變得顢頇老邁,喪失了鬥志,思念起家鄉;就是上了戰場,也害得他們動作不靈,逃跑時又行動遲緩,終於被追殺。
吳軍雖是勝利者,他們卻別指望從死屍身上發財。因為就在他們身邊,有大隊虎視眈眈的八旗兵,他們才是真正的勝利者,沒有他們,能有你們?吳三桂對這點最清楚不過,早已下令,凡有搜獲,十兩銀子以內可歸自己,太多的則必須交出。
這樣,他們在路上呆了許久才回來。當豫親王多鐸和吳三桂並轡出現時,山海關前又一次沸騰了。
然而,令吳三桂意想不到的事也出現了,這就是攝政王多爾袞已把他的行轅移到了山海關前,並傳下諭旨,令吳三桂統帶的關寧軍不必進關,就將營盤紮在紅瓦店以西,原來大順軍紮營的地方,並傳旨令吳三桂偕部將高第等進謁。
吳三桂百事纏身,根本就來不及處理吳襄的喪事,更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命運——他不明白攝政王何來此舉?無奈之下,向前來傳旨的承宣官打聽,承宣官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倒是一邊的豫親王多鐸知機,說:
“這還不明白嗎,流寇雖敗,但北京城仍在他們手中,我們能讓流寇有喘息之機嗎,進城豈不是多此一舉?”
吳三桂口中點頭稱是,心中卻也暗暗叫苦——原想效申包胥秦庭一哭,興楚滅吳,到頭來卻落得驅狼迎虎,讓多爾袞反客為主。但事已至此,悔復何及?迫於形勢,只好下令:本軍就地紮營,不必再進城內。
這一來,那些還有個人私事的人,或家小在城內的人,怕清兵亂來,不由罵起娘來,可吳三桂只能裝聾作啞了。
他略作收拾,便偕高第、馮有威、郭雲龍、楊坤去見攝政王。
攝政王的黃色帳殿,就紮在石河岸邊,那是一座巨大的方形帳篷,前後左右各有四座較小的帳篷,將這座大帳包圍,周圍是荷戈持戟的侍衛,一個個翎頂輝煌,錦袍燦爛,顯得十分威武和肅穆。
吳三桂在豫王多鐸的引領下,終於來到了帳殿前,只見多爾袞偕阿濟格、三順王、范文程、洪承疇等王公大臣,一齊迎立在帳外。吳三桂趕緊上前,欲行大禮,但此番攝政王卻一下搶上前,雙手將他扶住,又抱住他的雙肩,臉幾乎挨著臉,平地轉了一圈。
吳三桂明白,攝政王爺這是與他行滿人的“抱見禮”,行過此禮,表示他們已是親如一家了。
這時,帳外大道兩邊,儀衛盛陳,紫電青霜,十分耀眼。多爾袞拉著吳三桂的手,並肩走進大帳,阿濟格、多鐸、范文程、洪承疇等一班王公大臣及高第、馮有威等一班降將緊隨其後。進帳後,多爾袞面南而立,一個承宣官手捧一卷黃絹上前,開啟來,大聲喝道:
“吳三桂聽封。”
吳三桂一怔,還未明白是何事體,身邊的多鐸、阿濟格、范文程、洪承疇等文武官員早齊刷刷地跪了下來,就像倒了一片土牆似的,吳三桂不由雙腿一軟,也跟著跪下了,於是,承宣官念旨。
第173節:1 冷暖北京城(1)
這是以順治皇帝名義下的一道恩詔,詔旨中,正式封吳三桂為世襲罔替平西親王,賜他的東西,更是多得不能勝數,什麼玉帶、蟒袍,貂裘、駿馬——凡是一個滿清王爺該有的行頭,他都有了;高第、馮有威、郭雲龍、楊坤等,也各官升三級,並賞賜很多尚方珍物。
吳三桂此時早把光復明朝的事丟到腦後了,崇禎皇帝那吊頸鬼的幽靈,也已離他遠遠的。不過話也說回來——面前的局勢,如做成了的籠頭,緊緊地套住了他的嘴,也容不得他稍有猶豫。再說,自己這幾萬人馬,已被李自成殺得七零八落,若不是八旗兵及時出現,真不知要到何處去收屍,眼下終於勝利了,這以前,崇禎皇帝也不過封你一個伯,而順治皇帝一封就是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你又還要怎樣?
覃恩普敷,皆大歡喜,眾人無不彈冠相慶。但無論如何,吳三桂卻笑不起來——他那父親吳襄,就殺在今天,此時此刻,關外死屍山積,還不知吳襄身子在何方?身為人臣,忠是不能盡了,難道就連孝也可不盡?
於是,別人早已換了頂子和袍褂,他卻是一身重孝,就在眾人相互祝賀之際,他退在一邊,喚過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