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回報。“他們總是讓你感覺到,你也是個圈內的人,”泰德·索倫森20多年後還動情地回憶說。 50年代末肯尼迪身上那令人傾倒的巨大魅力,其秘密養料就是這種走出家門大膽地向人們索取的精神。一位從來沒有躋身過民主黨高層、也不是參議院領袖的43歲的參議員,卻能從民主黨的組織機構爭取到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奧秘就在於此。 這位來自馬薩諸塞州的參議員在競選中採用的戰法是破天荒的:他把自己在地方上的那套政治零售技術施展到了總統爭奪戰中。他派他的競選班子負責人勞倫斯·奧布賴恩專門深入到下面,去請求縣裡的主席、小城市的市長和各州勞聯產聯的財務總管支援他競選美國總統。以前從來沒有人向這些人提出過這樣的要求。 “回想我的那些旅行,令我震驚不已的是,”勞倫斯·奧布賴恩回憶說,“我們幾乎把那些地盤都拿下了。在我之前,還沒有一個人代表約翰遜、漢弗萊或西敏頓(他們都是民主黨內爭奪總統提名的候選人),去過那些州下的議事廳和工會禮堂。我從一個州到另一個州,不停地和當地人交朋友,本來滿心以為可能會遇到反對的聲音,但結果一直沒有出現。” 1960年7月13日,肯尼迪贏得了民主黨黨內的提名。第二天上午10點30分,他宣佈他請林登·約翰遜做他的的競選夥伴。那位德克薩斯人作為黨內提名戰中的競爭對手曾對肯尼迪進行過激烈的攻擊,不僅拿肯尼迪在政治上的可憐閱歷做文章,還在他的健康問題上做文章,放風說肯尼迪患了一種不為人知的絕症。但肯尼迪很清楚,為了贏得南方的廣大地區,他需要挑選約翰遜做競選夥伴。今天,政治分析家們還一致認為,如果不是肯尼迪這一不同凡響的決定,尼克松會提前8年成為美國總統。就像肯尼迪軍團此前在爭取提名的漫長戰鬥中已經證明的那樣,不吝於向人啟齒求助是所有權力遊戲中的最高境界。儘管林登·約翰遜被肯尼迪的請求震驚了,但正如他後來所說:“一個大人物向一個反對者提出了請求,那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因為他只向下走了兩級臺階就做到了,而對方卻把南至巴拿馬運河的所有行程都用來反對他了。” 人們是不會介意被別人所用的;他們介意的是不被別人重視。蒂普·奧尼爾曾經講過一個故事,那是他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失敗的競選經歷。1934年,當時他還是波士頓大學四年級學生,就參加了坎布里奇市議會席位的競選。選舉日那天,他湊巧遇到一位女鄰居,對方說她打算投他一票,雖然他並沒有向她提出這樣的要求。奧尼爾聽了她的表白很吃驚,他說:“我在你的街對面已經住了18年,冬天在你們家路上鏟過雪,夏天為你們剪過草,我覺得已經不必再向你提這樣的要求了。”對方的回答讓奧尼爾終生難忘:“湯姆(奧尼爾的暱稱),有件事情你應該明白:人們喜歡別人求到他。”  
第三章 索取要比給予更好(5)
所以,你要求別人給與的幫助越多,你擁有的支持者就越多。那些把他們的心血和銀行存款都已傾注到你的命運中去的人,是不情願對你太挑剔而使他們的努力化為泡影的,因為他們已經付出了太多。正如馬基雅弗利所說,偉大的事業就像偉大的戰爭:只要作出了犧牲,就需要進一步作出犧牲。 保羅·科爾賓是長期在羅伯特·肯尼迪身邊工作的一位資深政治操盤手,他講過一個他50年代中期為一位成功的候選人競選威斯康星州州長募集資金的故事。 在民主黨內的初選活動剛剛開始時,科爾賓找到一個非常富有的、已登記為共和黨的人,他遊說對方說,如果他能提供一筆資助,將對防止左翼勢力控制威斯康星州的民主黨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位共和黨人很快就寄來了一張數額巨大的支票,幫助了科爾賓的候選人在白熱化的預選中以微弱優勢勝出。 進入大選以後,科爾賓又去找那位贊助人。他說,很明顯,威斯康星的共產黨人都是一些鐵了心的人,他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如果他的候選人在11月的大選中失利,下一次民主黨就會落到親共分子手裡。他又成功了:鉅額的捐贈;接下來是巨大的勝利。 在就職典禮那天,那位贊助人走進了州長官邸。 反應敏捷的的新州長直奔主題:“我想告訴你,我們是多麼感激您的幫助。” 沉默。長時間的沉默。 客人被請進了裝飾一新的辦公室。他終於開口了:“辦公室很不錯,是不是?” 州長心裡著急了。這個傢伙到底想要什麼?公路承包合同?改變城市規劃方案?還是要求官職? 又是一陣沉默。 “我不過想讓你們知道,”客人大聲說,“這些年來我一直在資助共和黨,並且從來沒有來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