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久了,楊瀾才知道,她運氣確實不錯,因為有很多中國的留學生根本住不起曼哈頓的房子,為了節省自己不多的銀子,只有住在比較便宜的皇后區或布魯克林區,有時候甚至還要住在治安不好的布朗克斯區,每天需要乘坐半個小時的地鐵來上學。像這樣10平方米的房間,有時候也會有四五個人合住,來共同承擔房租。第一天到紐約就能在曼哈頓落腳,對於楊瀾的美國求學生涯來說,不能不說是個好兆頭。
趙偉是個熱心的女孩子,對於紐約的生活習慣是叮囑了又叮囑。比如隔壁的香港女孩成天帶男朋友來住,他也用同一個洗手間,所以進洗手間時要注意。早晨是洗漱的“戰爭”時間,因為大家都急著洗漱後好上學,但左邊的美國女孩總是在早上洗澡,一洗就是半個鐘頭。你對她不用客氣,要是怕來不及,儘可以敲門催她,有些人就這樣。做飯時間是每天晚上6點半到7點,7點以後廚房就歸兩個日本女孩用了等等之類的生活細節,讓楊瀾感受到一種歸屬的親情。
穿越地球的另一種方式以一種驚喜與期待開始,又以疲勞的睡覺結束,一天之間飛得太遠,時間因為東西半球的時差開始停滯。旅途的疲勞與時差的戰爭讓楊瀾感覺到慶幸中的安逸與舒心。地方小就小點吧,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節 紐約的莘莘學子
再次迴歸校園的楊瀾開始體會到一種全新的學習生活,在紐約的日日夜夜裡,楊瀾體會著一種全新的學習樂趣。這是一個屬於電視的世界,一切的一切都與電視有關;這是一個屬於楊瀾的世界,一切的一切都讓楊瀾感覺到驚喜。楊瀾在兩年的時間裡開啟了視野的視窗,搭建出了屬於自己的電視平臺。這一切難道都與性格有關?
�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可惜現在的快節奏時代,我們既不溫故也不知新。因為現代人缺少時間,時間對現代人來說,有點太少了,少的你根本沒有時間去看書,別說學習新的知識,就是鞏固過去的所學我們都沒有時間。現代人太浮躁,以前我們都說“舉一反三”,現在的人都是“舉一為三”,浮躁的人、浮躁的心、浮躁的事情在浮躁的進行。於是,學習,被有心人列為人生中的計劃。楊瀾到紐約就是這樣的一種心態。
楊瀾知道自己的時間有限,楊瀾知道學習的機會難得,楊瀾知道在這裡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應該珍惜,在兩年的時間裡,楊瀾幾乎是在用自己的一種方式來擠壓時間,好像楊瀾把每一分鐘都掰成了兩半來使用。為了儘可能多的掌握知識,楊瀾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的第一個學期,一下子選了18個學分的課程。這個學分超過了一般學生應該選修的12個學分,一個簡單的比例,多了50%。
楊瀾是自己給自己增加壓力,楊瀾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楊瀾想,既然是學習,就要給自己最大的空間,讓自己的學習潛力發揮到極點。這樣一來,楊瀾在一個學期的四個月裡,就沒有了休息的時間。
楊瀾不是在學校的教室裡上課,就是在學校的圖書館裡看書。如果不在這兩個地方,那楊瀾一定是在去這兩個地方的路上。如果說楊瀾在外國語學院的學習是一種遊戲的話,那在紐約的學習就是一場生死較量的格鬥。楊瀾在學習上的求知慾望以對自己近乎殘忍的方式展開。聽楊瀾說自己在紐約學習的一段,你會覺得呼吸困難,無法想象楊瀾是怎麼熬過來的。
毅力、堅韌,楊瀾的個性成就了楊瀾的一切。
期末考試的前夕,楊瀾面臨著壓力,如果說選擇18個學分只是一種內心強烈的求知慾望偶爾做出的不理智行為,那考試就必須要兌現自己所做出的承諾。
首先是三篇論文,每篇論文都需要在20頁以上,論點、論據雖然是現成的,但還是需要查詢大量的資料,圖書館成了楊瀾的第二個住處。需要拍攝一部電視紀錄片,時間是兩週。還有3個小時的當堂考試,那時候楊瀾感覺自己都快瘋了。每天只能勉強到不足4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楊瀾感覺那陣子沒有時間的概念,好像剛到紐約的那天需要倒時差一樣,不同的是,楊瀾的這次倒時差是兩個星期的14天。
中國有句老話,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楊瀾的努力得到了回報。這次考試再次證明了楊瀾的實力,也證明了楊瀾做什麼都能做到很好。在全部考試的科目裡,除了一門功課得B+以外,其他的考試科目楊瀾都拿到了最優秀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