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用一聲“下雪了”的驚喜把楊瀾從熱被窩裡“勾引”起來的時候,白雪帶來的寒冷就因為楊瀾這急匆匆的起床,開門,出屋的動作而不在寒冷。沒有生命的白雪因為楊瀾的欣喜而好像有了生命。
父母家樓前的那棵樹,因為下雪,乾枯的枝條竟然好像萌發出了白嫩嫩的苞芽,龜裂的樹幹上竟然也留下了雪的痕跡,讓白色與黑色交織在一起。楊瀾會很快地先走到樹下,往樹身上用力一撞,於是,就有樹上做客的積雪爭先恐後地飄落下來,好像接受了楊瀾的邀請。這個時候,往往是身後媽媽的一聲充滿愛意的呵斥。於是,楊瀾一臉頑皮的嬉笑便溫暖了因白雪的襲擊而寒冷了一夜的樓前空地。
堆雪人、打雪仗的遊戲永遠的留在了楊瀾童年的幸福記憶裡,兒時的那些把戲雖然深刻到每次想起都有一種刻骨銘心的感動,但長大後的楊瀾更多的還是選擇了行走的方式。是因為母親雪天裡的那份呵護再也無法還原童年的欣喜?還是因為童年時的那種純真留下的美麗,在楊瀾的內心留下了不敢再次奢望的距離?楊瀾說:“每次下雪的時候,只要踩上鬆鬆軟軟的雪地,在上面踏出一行足跡,我就很開心了。”
雪雖然是不同的,但楊瀾的心情在有雪的日子裡永遠都是相同的。只要有雪,楊瀾的心情就永遠都是最好的狀態。楊瀾還沒有出門就能想象出雪地的柔軟和潔白,就能聽到自己走上雪地的咯吱咯吱的聲音。
走出紐約的家門,雪花便大片大片地撲上來,幾乎讓楊瀾睜不開眼睛。圍巾的上面開始開滿白色的雪花,層層疊疊,大衣上的不同部位開始有了雪的埋伏,隨著你的走動,有些飄落成傘兵的縮影,有些依然守候著你的眷顧。有些雪花很調皮地鑽進圍巾和領口,用犧牲自己的代價給你一份溼潤和清涼,讓楊瀾領悟出,在乾燥的冬天也有溼潤,也有希望。融化的雪成為水,滋潤著這世界上所有的生靈。
生活在城市裡的人群少有喜歡下雪的。因為下雪意味著交通的堵塞,交通堵塞意味著上班的遲到。所以和所有任何下雪的一個往常一樣,路上都是腳步匆匆的人們。
讓楊瀾印象深刻的關於遲到的事件來自於給楊瀾上課的教授。從教授的話裡楊瀾知道了遲到在紐約這個城市意味著什麼。在這個城市裡,沒有任何藉口能夠站住腳跟,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成為依託。
教授的講述很簡單。對於做電影電視這一行的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一人遲到,則全部拍攝計劃都會延誤。哪怕路上摔斷了腿,也要按時爬到攝影棚報到。有次下雪的時候,楊瀾有一位同學遲到了20分鐘,他解釋說是從新澤西州趕來的。教授的回答絲毫不留情面,“你是在替新澤西道歉,而不是為你自己。”
魯迅說過,浪費別人的時間就意味著謀財害命。古人也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說法,可以說是“時間就是金錢”的鼻祖吧。對於電視出身的楊瀾來說,楊瀾清楚地知道,遲到的分量與含義。想到這兒,楊瀾的腳步又加快了幾分。
半尺厚的雪讓所有的人都深一腳淺一腳的,腳步的踉踉蹌蹌讓速度明顯地不如往常。大街上到處是頻頻看錶的人們,滿臉的焦慮,估計十有###已經登上了遲到的名單。
遲到在美國幾乎是最不能被原諒的事情,任何原因,包括天氣,都不能成為理由。楊瀾聽說過這樣的事情。有一家電影製作公司曾在一個月裡開除了28名員工,原因只有一條:遲到。
遲到給楊瀾上了一堂課,那就是,遲到意味著再優秀的人才也會被淘汰。因為遲到讓優秀就有了水分,所以,楊瀾不會遲到,楊瀾也不允許自己遲到。遲到意味著自己對自己的放任,遲到意味著自己對自己的殘忍。對於放任和殘忍的概念,楊瀾並不陌生,所以楊瀾不會讓自己遲到,哪怕一次也不行。因為人生不允許遲到。
�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自掃門前雪
�
臨街的麵包店每天7點開門,很多上班的人們都在這裡購買咖啡和麵包圈,這樣就可以一邊走路一邊趕時間了。此時,咖啡和麵包圈的香味和熱氣從店裡彌散到街上,充滿著誘惑的魅力,但卻好像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嬌嫩,其實咖啡和麵包圈還是和往常一樣,不一樣的是人群的心理變化,因為雪,因為遲到改變了所有人的心情。所有低頭縮頸的人只在路過麵包店的時候才不由自主地挺直腰,深吸一口氣,然後繼續毫不遲疑的追趕著時間。只有那些預計有剩餘時間的人才會一頭鑽進這香氣和熱氣中去享受,更多的人還是選擇了堅持,用毅力和飢餓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