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總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有時候年輕總是會在等待的過程裡失去信心。此時的楊瀾需要的就是等待,只是楊瀾那時候並不知道。
媽媽看到楊瀾的情況,就給楊瀾講了一個故事。媽媽說:“一顆種子落在石頭縫裡,旁邊有一棵大樹看到了就嘆息著說,可惜啊,可惜,你的運氣不好,這一生就完了。種子並不說話,沉默著,沉默著。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種子還是種子,大樹繼續著大樹的嘆息。等待,只有等待才是堅韌的一種證明。終於雨季來臨了,種子開始發芽,並快速的生長起來,於是又一棵大樹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楊瀾開始明白了。楊瀾知道只有在等待中適應,自己才能快樂,只有在等待的過程中,自己才能找回自信。
楊瀾開始變了,楊瀾不再關心自己的聽力成績,而是把精力放到了平時的學習上,慢慢的,楊瀾發現自己的聽力漸漸地開始轉變,信心重又回到楊瀾身上。於是,楊瀾在很短的時間就讓自己的聽力到達了優秀。
這樣的一種性格在楊瀾以後的事業裡,經常的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隱隱約約地出現這是楊瀾成功的一個秘密。
�
畢業:我將去向何方
�
大學的盡頭就是社會,社會可能對於一個沒有經歷過社會洗禮的女孩子來說,還有點神秘,但對於楊瀾這樣一個充滿了渴望、個性獨立的女孩子來說,社會卻是楊瀾心裡嚮往已久的一塊樂土和天堂。
人生的選擇有幾個重要的路口。首先我們要面臨的第一次選擇就是大學畢業以後的去向問題。什麼樣的專業找什麼樣的單位,什麼樣的性格,找什麼樣的工作。楊瀾的個性與專業讓楊瀾意識到自己也許應該找一個相對穩定的政府部門,或者是某一個大企業裡去做翻譯。畢竟外語專業到現在都是一個熱門專業,更別說是20世紀90年代早期了。
真到了畢業臨近的時候,楊瀾也不知道自己該選擇做什麼。想想自己在大學的4年,好像對什麼都有興趣,什麼都做過,也做得不錯,但好像都與以後的工作聯絡不是很大,這讓楊瀾覺得鬱悶。
鬱悶歸鬱悶,工作還是要找的。楊瀾聯絡上一家中外合資的大飯店,對方的市場銷售部門看中了楊瀾的綜合個人能力,覺得楊瀾的親和力、辦事能力以及平時的學習成績,都讓他們放心,覺得楊瀾是個難得的人才,就決定聘用楊瀾。如果沒有後來的意外,楊瀾應該可以做到什麼大飯店的什麼經理那個位置上了,每天帶著職業的微笑,坐在一張辦公桌後邊。但事實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楊瀾是一個電視人的身份。
其實楊瀾對未來的打算很簡單,楊瀾對未來的工作期望並不是很高,但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的出人意料,就是這樣的給你開著不大不小的玩笑,於是,楊瀾就在這樣的人生中創造著電視上屬於楊瀾的人生。
楊瀾在大學裡的愛好相當廣泛,擺脫了高考的學習壓力,英語聽力經過了等待的適應過程之後,特別是口語,幾年中保持全優,已經開始不用擔心了,楊瀾內在的文藝細胞此時開始活躍起來。文藝的介入給楊瀾的電視主持開闢了一條新路,只是那時候還沒有人預先知道楊瀾4年大學生活以後的生活。
楊瀾人長得漂亮,學習成績一直優秀,口才又不錯,再加上人緣也好,見人不說先笑,所以很快就以這些優勢被選為系學生會副主席。做了學生會副主席的楊瀾,開始在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以及策劃等綜合能力上得到了鍛鍊。這為楊瀾以後統籌一個電視企業埋下了伏筆,對於電視節目的主持和製作來說,更是一種提前的演練。
小時候就喜歡演出的楊瀾,在大學裡再次投身到藝術的實踐中去,楊瀾利用課餘時間參加了學院業餘話劇團,主持、表演讓楊瀾的生活開始悄悄的發生著一些變化。楊瀾到現在還記得自己扮演過的一個角色,一個研究心理分析走火入魔、終於幡然醒悟的英國婦人。當然楊瀾在學校的演出裡也有過不錯的成績,是在英語彙演中得過最佳女演員的稱號。對於楊瀾拿到主持最高獎“金話筒”獎來說,學生時代的最佳女演員稱號顯得有點太微不足道了,但正是這開始的一點一滴,構成了楊瀾以後的藝術全部。
楊瀾說:“這些實踐活動對我後來做電視主持人都有幫助。自從我走上電視,也有不少節目依照我“成功的”經驗,專門到外語學院去找大學生做主持人。理由是,一來大學教育保證了良好的知識基礎,二來語言教育,特別是口語訓練使這些學生具備了出色的表達能力,三來學外語的學生,眼界比較開闊,氣質也比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