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勝出,在最後能做這個節目的主持人的話,我想她應該是做一個聰明的主持人,而不是男主持的陪襯。”
楊瀾的這段話,讓導演感到意外。電視在那個時候的中國還是一個神秘的行業,楊瀾這樣犀利的陳述讓導演覺得,這次的挑選是個好兆頭,特別是在眾多的競爭者裡,清純是首要條件,這樣一來,你反而看不到清純了。倒是楊瀾的潑辣在這種清純裡顯現出一枝獨秀的味道,反過來,楊瀾不說話的時候,又顯得更加清純。
這就好像喝酒一樣,當你在喝酒的時候,各種各樣的美酒讓你開懷暢飲,喝的多了,就喝不出酒的醇厚和清澈了。如果這時候有人給你來一杯清水,那水的滋味會壓過所有美酒的濃香,在你的味蕾上留下沁涼的快意。楊瀾此時的快言快語無疑就是美酒中的一杯清泉,讓所有在場的人都覺得意外和欣喜。
辛導演當即拍板,楊瀾被通知到中央電視臺參加面試。
原本是一種政治任務的走場,卻變成了弄假成真的事實,這讓楊瀾感到意外。其實楊瀾說那樣的話是一種平時養成的習慣。在長期的過程裡,楊瀾逐漸養成了為別人著想、替別人考慮的一種處事方法。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事情,先出個主意再說,這就是楊瀾。其實,楊瀾當時只是怕最後應徵上的姐妹成為陪襯式的花瓶而失去自我才發出了那樣的肺腑之言,卻沒有想到,這樣的一席話最終改變了楊瀾的命運。
當然僅僅就靠那樣幾句話顯然是不夠的,楊瀾的成功還來自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