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1 / 4)

這樣的事情有很多,都已經在楊瀾的記憶裡消失,只有童年的溫馨還留在記憶裡,讓楊瀾時常想起那條弄堂,還有弄堂裡的聲音,那是一種幸福。

侯家路上有一個菜市場。每天的凌晨,都會有運菜的卡車亮著大頭燈,大模大樣橫衝直撞地開到街心。一會兒功夫,卸菜聲、裝筐聲、標價聲此起彼伏形成了上海的早晨交響曲。於是每天都在凌晨的4點鐘左右,菜市場的序曲首先拉開了侯家路的帷幕,隨著天氣的透亮,街頭開始熱鬧起來了。

上海人習慣在上班前買當天的新鮮菜。那時候,都是退休了的老頭老太們早早起來,把每個早晨喚醒,在城隍廟九曲橋上打一趟太極拳後,就在菜場排起隊來。那時候的人們既要買菜,又要買魚肉,常常用磚頭、竹筐之類來佔位置,這樣買了一樣就可以直接到另一個佇列裡去買另一樣。有時,排在後面的人不買賬,偷偷地把竹筐移出隊伍,當竹筐的主人趕來時就會有場爭執或高聲質問。但前前後後的人對以“勿曉得”,或一言不發,搞得竹筐的主人也無可奈何,終於不了了之。

這一切,侯家路的人都已經習以為常了。他們夜裡睡得很安穩,偶爾有幾聲汽車喇叭也並不會妨礙他們的睡眠。早上他們起身、洗漱,用蛤蜊殼嘩啦嘩啦地刷著馬桶,彼此道著早安,然後吃著自家的醬菜泡飯,或奢侈一下,買一碗小餛飩,吃得津津有味,頗為知足。有時候也會聽到一對小夫妻尖聲地拌嘴,不多久又見他們倆穿戴整潔、親親熱熱地挽著手出來。在左鄰右舍生煤爐的菸灰裡,在各家早點撲鼻的香氣裡,他們用腳踏車的鈴聲催開擁擠的人群,一撇腿,騎車上班去了。這一切都讓楊瀾感到新鮮。

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每個人最初的生活環境對這個人今後的一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上海在那個年代甚至是如今也依然保留著一種國內各地所無法比擬的洋氣,幼年的楊瀾也許就是因為上海的這段童年經歷才有了今天的氣質吧?

“昔孟母,擇鄰處。”居住的環境也許對於小時候的任何人來說,可能並不能顯現出什麼特殊的魅力,但對於長大後的成年人來說,童年時的居住環境卻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一生。對於童年時的小楊瀾來說,上海的幾年生活使楊瀾身上有了一種北京氣質以外的上海風情,這種上海烙印讓楊瀾在今後的電視生涯裡是那樣的與眾不同。

上海給楊瀾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雖然那時候楊瀾還很小,在以後成長的歲月裡已經丟失了過多的情節,但侯家弄堂裡的情景還是讓楊瀾有著一些印象深刻的記憶。菜場裡的討價還價讓楊瀾在今天的遐想裡呼之欲出,視窗晾曬的衣裳還在楊瀾的記憶裡飄動,乘涼的人群、打牌的鄰居、或者是東鄰的嫂嫂、西邊的妹妹,都讓楊瀾不能忘記上海的生活。這些瑣碎的鄰里鄰居五彩斑斕的生活,蹣跚學步的楊瀾慢慢地長大了。

表妹的眼睛寫滿真誠

楊瀾有個表妹,叫輝輝,比楊瀾小兩歲,住在外婆家對面的樓裡。輝輝出生的時候,因為醫療事故造成小腦溢血,致使運動神經癱瘓,成了一個殘疾人。

輝輝不會行走,也不會說話,只能發出很簡單的嗯嗯呀呀的聲音,這一切都讓楊瀾認為有智障的孩子是最可憐的。但楊瀾也發現,還有比這更殘忍的事情,那就是輝輝可以很清醒地看到自己身體的殘障,也完全懂得自己與其他兒童的不同,並且知道母親眼中的神情叫做無奈。這讓楊瀾在以後的歲月裡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幫助叫慈善。

楊瀾每次隨外婆去看這個表妹的時候,都會變得很聽話。好像在輝輝的床邊,楊瀾突然就長大了。輝輝的眼睛很漂亮,清澈得可以做鏡子,每每震撼著楊瀾這個表姐。每一次去看她,她都會把枕邊的大白兔奶糖全部推給楊瀾,點著頭堅持著要讓楊瀾都吃掉。這時候楊瀾就特別懂事,雖然那種奶糖對於楊瀾來說是一種奢侈的誘惑,但楊瀾卻又分明感到自己不應該從這個小妹妹身上索取任何東西。於是兩個年幼的孩子就在這樣的相執中,等待著外婆來做調停。

楊瀾長大以後,每隔一兩年就會跟這個表妹見上一次面。每次見面的時候,楊瀾都會注意到表妹開心的笑臉,有一種聖潔的純潔。一轉眼,輝輝二十幾歲了,也長高了,臉上有了青春的紅潤和羞澀的嫵媚,但輝輝依然不會行走,不會說話,雖然眼神依然純潔得像面鏡子。幸運的是,輝輝已經學會了文字,這樣與楊瀾的對話就常常在報紙和字典中展開。

她用僵硬的手指點著一個個鉛字,然後用熱切的眼神注視著楊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