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地位僅僅是家屬,自然無法在美國工作。他的兒子同樣無法進入學費低廉的州立大學讀書。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這位工程師眼看可以申請綠卡,卻不得不面對另外一個現實:經濟的不景氣導致公司被收購。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重新申請工作簽證。不用說獲得綠卡的時間將被推遲,連簽證能否辦下來都成為問題。因此,儘管印度企業提供不了同等薪水,但他最終決定不再忍受美國的反覆折騰,放棄了自己的“美國夢”,而加入美國人才逆流的大軍。
這個工程師當然還可能是中國人、韓國人。每年都有幾萬人拿著工作簽證來到美國,高峰期時一年超過20萬。如果這上百萬名拿著臨時工作簽證的高技術移民,都懷著同樣的想法,同時一起離開美國,對於美國經濟來說,無疑將是一場災難。因此,美國那些著名的企業家們一直都努力向政府強調,美國必須盡其所能歡迎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頂尖企業家、工程師、科學家以及具有潛力的人才,美國匯聚了全世界而非僅僅本土的頂尖人才,才是美國半個多世紀來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的根本原因。
10歲從臺灣移民到美國的楊致遠就對著媒體說:“如果美國近30年前不歡迎我的家庭和我,今天的雅虎就不會是美國公司。”
谷歌兩個創始人也有一個來自前蘇聯。人才流入與人才回國都是同樣的道理,並不僅僅是金錢決定一切。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