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萬物,以人最為寶貴,我是人,自然就很高興;其二,人分男女,而世俗又是男尊女卑,我是男人,自然很高興;其三,壽命有長短,有人很小就夭折了,而我已經活了九十五歲,因此高興……”孔子聽後稱讚道:“你講得真好,看來你真是能夠自我寬慰的人!”如今泰山上就有三笑處。
還有一件事也足以說明泰山在孔子心目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禮記·檀弓》記載孔子在《臨終歌》中還提到泰山:一天,孔子起床後在門前散步,口中哼唱著“泰山將要倒了!屋樑將要倒了!聖人將要死了!”結果,孔子於七天后去世。
孔子登泰山拓展了泰山文化的內涵,泰山又促進了儒家思想的發揚光大,而且孔子也開創了名人攀登泰山的先河。明代《泰山志》上就有“泰山勝蹟,孔子稱首”之說。由於孔子的特殊地位與影響,後人紛紛仿效,登臨泰山也成為歷代文人名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2�泰山刻石,祗頌功德:李斯與泰山
李斯(?—公元前208),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西南)人,為秦代著名政治家。他的一生業與泰山有很深的因緣。公元前219年,李斯擔任丞相之職,秦始皇封禪泰山,他一李斯書法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九章 巍巍泰山(25)
直跟隨左右。封禪之後,為了表明登山封禪成功,李斯還專門寫了一篇銘文:“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並刻成石碑,立於泰山極頂。
公元前209年,李斯再次以丞相的身份隨從秦二世登上泰山,進行祭祀,並在秦始皇刻石上加刻了秦二世詔書,此詔書仍由李斯撰寫。李斯撰文書寫的泰山刻石不僅成為秦王朝鼎盛的見證,屬於泰山歷史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