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最有價值和說服力的也就這三條,謀士們都愛顯擺學問,張良也是為了湊個吉利數,大家理解一下。
這次大討論之後,劉邦堅定了做郡縣制皇帝而不是做分封制天子的決心。自秦滅六國建立統一帝國以來,雖然帝國隨即崩潰,但大一統則安定、分封則可能導致無休止戰爭的共識在當時的先進分子那裡已經形成。
兩條路線的爭論(2)
《通鑑》寫到這裡,司馬光請東漢史學家荀悅出來講話了。荀悅(148—209 ),東漢史學家、哲學家,字仲豫,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獻帝因班固《漢書》文繁難懂,讓荀悅依《左傳》體制,作《漢紀》三十篇。
“荀悅論曰:夫立策決勝之術,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勢,三曰情。形者,言其大體得失之數也;勢者,言其臨時之宜、進退之機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實也。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三術不同也。”荀悅提出來政治家決策的三大要素:形、勢、情。“形”是空間條件,“勢”是時間條件,“情”是人的主觀能動性。
荀悅繼續分析道:當初,張耳、陳餘勸陳勝恢復六國,現在酈生也勸漢王這麼做,但形、勢、情三者都發生了變化,所以建議一樣但結果不一樣。當時的主要任務是滅秦,恢復六國有利於擴大統一戰線,為秦多樹敵人,何況陳勝也沒有能力控制全國,送的都是空頭人情,“行虛惠而獲實福也”;到了楚漢相爭時期,劉漢王再立六國,“所謂割己之有而以資敵,設虛名而受實禍也”。
劉邦在建立漢帝國之後,也沒有完全抗拒分封制,只不過是封了劉氏子孫。劉邦做到封建制、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