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叔孫通的整套VI系統(視覺識別系統),以至張、蕭、韓等想和劉邦在“踞床洗足”的狀態下開會都成為奢望。
股東和高管,待遇是不一樣的,一般而言,在公司草創時期,資金短缺,股東牛;到公司興旺起來,資金充裕了,管理跟不上了,高管的價值就比一些小股東大了。
劉邦這個時候,對英布如此高抬,是因為用得著人家了,不免有些急功近利。英布如果是個明白人,就應該看穿這套把戲,和漢王哥哥的規格一樣,已經顯得和自己生分了,如果想做人家的小弟,就應該謝絕這種高規格。各位朋友記住嘍,老闆把你抬得和他一樣高的時候,你要清醒哦!真正和老闆親近的人,是用不著這麼誇張的。同樣的,當你看到老闆格外恩寵一些人的時候,超規格籠絡一些人的時候,也要冷靜,經濟生活中有泡沫,政治生活中也有泡沫,和泡沫型人物較勁,小心閃了腰。
兩條路線的爭論(1)
楚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漢王與酈食其謀橈楚權。食其曰:“昔湯伐桀,封其後於杞;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滅其社稷,使無立錐之地。陛下誠能復立六國之後,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鄉風慕義,願為臣妾。德義已行,陛下南鄉稱霸,楚必斂衽而朝。”漢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食其未行,張良從外來謁。漢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為我計橈楚權者。”具以酈生語告良,曰:“何如?”良曰:“誰為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漢王曰:“何哉?”對曰:“臣請借前箸,為大王籌之。……”
——漢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資治通鑑》中華書局版第331~332頁
楚漢戰爭期間,史家的視線始終落在漢劉邦這邊,就像一部電影,鏡頭只對準劉邦,項羽和其他人只是作為配角出現,他們沒有思考,沒有心理活動,也沒有關於未來的爭論。這不,劉邦在戎馬倥傯之際,又討論起來了,學術氣氛好得很。
這次討論的主題是如何迅速地打敗項羽集團,而實際上是在爭論未來的國體,分封制(嚴格意義上的封建制)還是郡縣制,是一個問題。
在這次討論中,酈食其代表了保守派。酈食其看到了秦末人民起義的偉大力量,特別是舊貴族在起義中發揮了非常有影響力的作用,他認為,必須向舊諸侯貴族的勢力妥協,讓他們復辟而成為體制內的力量,而劉邦應該做的是幫助他們恢復舊國,以德行和實力“南鄉而霸”,著眼點還是一個“霸”字,替代項羽做一個名副其實的霸王。劉邦要是聽了這一套,也許就不是漢高祖而是漢霸王了。劉邦聽完了酈食其的話,龍顏大喜,馬上就招工作人員去刻公章,讓酈食其到各處派送,看來天下可以“傳印而定”了。
張良雖然是舊貴族,但卻在革命的大風大浪中看清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高瞻遠矚,與時俱進。他主張向前看,建立郡縣制,他的主張代表了時代的發展方向,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他的講話從八個方面深刻地闡明瞭復辟六國的危害性。
一、商湯革命後分封夏桀的後代,同樣,周武革命後分封商紂的後代,是因為他們自度能控制局面,隨時可以要這些前朝遺老遺少的小命。今天劉漢王能控制住項羽嗎?劉漢王一聽項羽的名字就習慣性頭皮發麻,馬上搖頭。
二、周武王為天下共主後,對商朝的冤案進行了平反,對忠臣進行了表彰,漢王您能做到嗎?劉邦想,這個簡單,剛要說能,張良接得更快。
三、武王把商紂王積累的錢糧都分發給窮人,搞土改,您能做到嗎?劉漢王一想到要把錢糧全部發掉,心律不齊的毛病就犯了,趕緊摸摸口袋裡的救心丸,顧不上說能還是不能了。
四、刀槍入庫。
五、馬放南山。
六、全國人民從此不服勞役。漢王您能做到嗎?劉邦有點兒傻眼:難道鳥生魚湯(堯舜禹湯)果真不收稅、不納糧?張良說,這都不重要,關鍵是——
七、一幫兄弟跟著你,離鄉背井,出生入死,打下天下,然後分給六國之後?您想想,是不是不對勁?劉漢王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得很,馬上表態:誰革命,誰受益,這是基本原則。
八、最最關鍵的是,現在是要把楚霸的強勢打下去,否則立了六國之後,他們也只會向項羽表忠心,沒漢王您什麼事。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張八條”,劉邦只聽明白了第一條和最後兩條,而且在我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