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金或延長閒暇時間。
古人云:〃人才興邦〃。凡舉大事者必以人才為本。世界上凡成就大事的領導者都〃視才如命〃。因為他們懂得擁有人才就擁有一切。古今中外,那些有抱負、有遠見、想成就一番大事業的領導者,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有愛才之心、求才之望、識才之道、用才之法和容才之量。
3。 瞭解人才: 發現所長,用人所長
○ 慧眼,明智,都是需要用心留意,才能發現有能力的人、善於創造的人。各式各樣的人才在個性、氣質、思維、能力、意志等很多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只有用心留意這些差異,才可能識別出所需要的各種人才。
赤壁之戰剛剛結束,諸葛亮設計氣死了周瑜,吳國一下子失去了國家安全的頂樑柱。孫權在軍事方面最為信賴周瑜,在這樣危急的關頭,魯肅向他舉薦了奇才龐統。所謂奇者,一是罕見,二是傑出、超凡,而龐統二者兼而有之。孫權、劉備都早聞龐統的大名,諸葛亮、周瑜更是推崇備至。然而龐統的際遇卻是坎坷不順,先是在孫權那裡遭遇冷落,後受到劉備的委屈對待。即使在赤壁大戰中周瑜多次聽從他的計謀,最後也沒有給他一個正經職位。
孫權的失誤在於以貌取人。赤壁之戰後,龐統最初是投靠孫權的,但是孫權因為龐統長得醜,就鼠目寸光地不重用他,才使他一氣之下投了劉備。
劉備的失誤在於不能正確判斷有特殊才能者的性情為人。諸葛亮在東吳弔喪期間,曾面晤龐統,並寫有薦書給劉備,推薦龐統。當諸葛亮從東吳回,問及龐統時,劉備指責龐統〃管理耒陽縣,卻表現得好酒誤事。〃諸葛亮大笑,告訴劉備龐統不是治理方圓百里小地的人,他的能力〃勝亮十倍。〃劉備後來根據張飛、孫乾考察的情況和魯肅、諸葛亮的舉薦,糾正屈待大才的過失,拜龐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共擔大計。
與此對照的是曹操,他與孫、劉的失誤剛好相反。曹操的優點是思賢若渴、善於招攬天下各類人才,而他的弱點也在於太愛才了以致於未能準確考察人才的忠誠度。面對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壓境的嚴重局勢,周瑜採納了龐統獻上的先離間、再火攻的連環計。龐統依照事先的計劃,偽裝成懷才不遇、對周瑜極為不滿、西山草菴的隱者,贏得了出使東吳、生性愚拙的蔣幹信任,得以被引入曹營。得見曹操後,龐統就根據操之心理、性格特點,用驕兵之計和獻媚之詞,獲得了他的信任,從而乘機查清了曹軍佈陣情況。同時,極盡誇讚奉迎之能事,讓躊躅滿志的曹操得意忘形,完全失去了戒備,進而與曹操同桌共飲,暢談兵機。此時,龐統更以自己淵博的學識,與操應答如流,使曹操深為敬服,殷勤相待,最終推出了暗藏陷阱的對付水軍嘔吐的辦法: 以大船小船,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鋪上闊板。這樣就可引出火燒曹船的戰法。曹操不知中計,反而下席道謝。
用人的前提是知人。而人又有其多面性,瞭解一個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做〃伯樂〃確非易事。一個管理者,無論是以貌取人,還是以性格論才能,或是迷戀於才能而疏忽了忠誠的品德,統統屬於缺乏瞭解人才能力的偏見,其中任何一個偏見都可能由誤解開始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要找到這幾種主觀偏見的病根一併治療。
首先,是否以貌取人,取決於公正和明智。在用人上如果僅憑個人喜好和偏見往往會帶來後患。孫權因為龐統面貌醜陋而拒絕接納,結果是失一〃鳳〃。當時傳言:〃龍鳳二人,得一人而得天下,〃因為外貌而失去這樣的人才,對孫權霸業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以貌取人,還表現在根據表面現象來評價別人。比如現在不少企業就流行著過分注重文憑而不注重真才實學的現象。其實,一個人的文憑只能說明他具有某種知識,具有了從事某一項工作的基礎,並不能直接說明他就具備了勝任這項工作的能力,知識和能力之間並不等階。第一印象往往具有一些欺騙性,因此,在招聘人才時,不要完全指望第一次面試。應多研究一下他們的應聘材料,瞭解一下他們有關的背景,充分進行面試。甚至可以帶上候選人員參觀公司,暗中觀察他們對公司的興趣程度,詢問他們一些問題,讓他們每個人表述一下自己。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判斷,還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錄用工作,應當仔細傾聽管理者、同事和人才本人的意見,而不僅僅是自己的看法。
宋朝的宰相晏殊,有著很多過人之處。《待人玉屑》中載有他的一件趣事: 有一次,他路過揚州大明寺,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