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門相關的生產、交換、流通和消費都比較完整的經濟結構,並且是包容社會文化、政治諸因素在內的綜合性的統一體。經濟區域應具有組織和協調內部經濟活動和區際經濟聯絡的能力。經濟區域一般都具有各自專業化特點,區域內的同質性與區際間的差異性表現為區際間的分工與專業化。不同經濟區域之間基於分工與專業化所結成的密切的經濟聯絡,構成了一國的國民經濟體系。

基於以上分析,本書將區域經濟學所研究的〃經濟區域〃(簡稱〃區域〃)概念進一步界定為:經濟區域(區域)是指一國範圍內在經濟上具有同質性或內聚性、具有一定的共同利益,經濟結構較為完整且在全國專業化分工中分擔一定職能的地域空間。

(二)經濟區域的型別

1.經濟區域的劃分標準

儘管目前國內外尚無一個公認的將一國國土空間劃分為不同型別經濟區域的通用標準,但西方許多地理學家、區域經濟學家所提出的一些劃分標準,至今仍具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1)差異性標準或同質性標準。美國地理學家哈特向(R·Hartshore)提出:〃一個'區域'是一個具有具體位置的地區,在某種方式上與其他地區有差別,並限於這個差別所延伸的範圍之內〃。⑩這一概念倡導〃差異性標準〃(又稱〃同質性標準〃)。對區際間而言,不同區域具有一定差異;對區域內而言,區域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是同質的。

(2)內聚性標準或集聚性標準。英國地理學家迪金森(R·Dickinson)提出:〃區域概念是用來研究各種現象(物質的、生物的和人文的)在地表特定地區結合成複合體的趨同的。這種結合在某種意義上說,將給予這類地區以區別於其周圍地區的特點。。。。。。這些複合體有一個場所、一個核心和它在它們邊緣地區的、明確程度不同的變化梯度〃。11這一概念倡導〃內聚性標準〃(又稱〃集聚性標準〃),強調每個區域均由核心區及對其有同心傾向的邊緣區所組成。

(3)毗鄰性標準。美國區域經濟學家佩洛夫(H·S·Perloff)、鄧恩(E·S·Dunn)、蘭帕德(E·E·Lampard)和穆特(R·F·Muth)提出:〃'區域'這一術語一般用來描述一組在地理上毗鄰的地區,它們具有某些共同的或互補的特徵,或為廣泛的地區間活動流所緊密結合在一起。〃12這一概念在強調同質性、內聚性標準的同時,又倡導〃毗鄰性標準〃,即構成一個區域的若干地區在地理上必須相互連線,不能出現飛地。

(4)兼顧行政區劃標準。胡佛指出:運用同質性標準、內聚性標準可將區域劃分為均質區域和結節區域兩類;基於管理以及制定、實施各種規劃和國家政策的需要,〃最有用的區域分類,也就是那些遵循行政管理範圍的邊界劃分而成的區域〃(胡佛,1975),13〃最實用的區域劃分應當符合行政區劃的疆界〃(胡佛,1984)。14 英國區域經濟學家阿姆斯特朗和泰勒(Harvey Armstrong & Jim Taylor,2000)也強調:資料的可用性經常迫使研究者採取一種不那麼嚴密的定義而採取一種非常務實的方法,〃區域〃術語〃被用於指代像國家或省份那麼大的行政區域或政治管轄區,並且也用於表示像地方行政區域那樣小的地區〃,通常被模糊而又簡單對待的〃區域〃實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次級地理單元,〃區域〃與〃國家〃之間存有明顯差別。15上述歐美學者的論斷論及到劃分割槽域應兼顧行政區劃標準。

2.經濟區域的分類

西方區域經濟學家布代維爾(J·R·Bouldeville)、克拉森(L·H·Klaassen)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區域分類法至今仍在全球區域經濟學領域廣為流傳。

(1)布代維爾的區域分類法。法國區域經濟學家布代維爾(1966,1968)主張將區域分為均質(均一)區域、節點(極化)區域、規劃(計劃)區域三類。16均質區域為具有某些共同特點的多個不同空間單元所組成的區域。這些共同特徵既可是地理或自然資源稟賦等方面的,也可是社會經濟方面的。研究均質區域側重於區域內部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而忽略區域內部差異和區內相互作用。節點區域是由一系列與上一級增長極保持密切聯絡的、且這種聯絡要強於與其他同等級中心的經濟空間單元組成的區域。換言之,節點區域是由在功能上彼此緊密聯絡的異質單元所組成的區域,其內部具有功能相互聯絡、等級分明、核心突出等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