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系'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1:170; 杜肯堂;戴士根,等。區域經濟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魏後凱,等。現代區域經濟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1…2、19。

2.〃經濟區域〃概念的基本內涵

上述〃經濟區域〃概念界定眾說紛紜的狀況說明對區域經濟學所研究的〃經濟區域〃作一個比較確切且為人們普遍接受的界定是比較困難的。綜合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區域經濟學所研究的〃經濟區域〃(一般簡稱〃區域〃)概念包含以下基本內涵:

(1)經濟區域是在一個主權國家範圍內基於分析、研究、規劃、管理的需要而劃分的經濟空間。經濟學視域中的〃經濟區域〃一般可分為三個層面。即:①一國範圍內的經濟區域。如中國的東部、中部、西部及東北地區四大板塊、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環渤海灣地區等。②跨越國家邊界、由若干國家疆土或部分疆土構成的世界經濟區域。如歐盟經濟區、東盟自由貿易區、北美自由貿易區等。③由若干國家部分疆土共同構成的經濟區域,如湄公河流域經濟區等。區域經濟學所研究的〃經濟區域〃特指第一個層面的經濟區域,即一國範圍內所劃分出的不同的經濟區域。跨越國家界限的第二、三層面的經濟區域屬國際經濟學所研究的物件和範圍。⑥在一個主權國家內,中央政府對各經濟區域擁有政治、經濟方面的控制權,為各經濟區域發展提供各種公共產品,並透過宏觀調控支援各經濟區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區域經濟是一國國民經濟總鏈條中的重要環節,是一國空間經濟系統的子系統。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在地域上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構成一國國民經濟整體。

(2)經濟區域是由在經濟上具有同質性、內聚性的地域單元所構成的經濟空間。同質性和內聚性是界定和劃分經濟區域的兩大基準。在某一或某些重要因素特徵上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特點的多個不同空間經濟單元所組成的經濟區域為〃均質區域〃(Homogeneous Region)。如西方國家常常根據人均收入和就業率指標,劃分出貧困區、蕭條區和發達區等型別。又如中國基於資源環境的承載力、發展基礎及潛力等因素的一致性,將全國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先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等四類主體功能區。由若干異質空間經濟單元所組成的在功能上聯絡緊密的經濟區域為〃極化區域〃(Polarizable Region,又稱〃集聚區域〃、〃功能區域〃、〃節結區域〃)。如長江三角洲城市圈區域、珠江三角洲城市圈區域、武漢都市圈區域等。儘管〃規劃區域〃(Planning Region)是基於政府規劃或政策取向而劃定的經濟區域,但其劃分方法實質上仍是以同質性或內聚性為基本原則。

(3)經濟區域是由在經濟上具有共同利益、在地緣上彼此鄰接的地域單元所構成的經濟空間。內聚力是構成經濟區域的基本要素之一。胡佛(1975)強調〃一個區域,它之所以成為一個區域,就在於區內有一種認識到某種共同區域利益的一般意識〃。⑦張可雲(2001)將〃共同利益〃引入經濟區域概念的內涵之中,提出了〃區域:一個空間利益共同體〃命題,認為沒有任何共同利益的多個空間單元是不能構成一個經濟區域的,勻質區域的共同利益來源於其同質性,節點區域的共同利益來源於彼此功能的相互依存,規劃區域的共同利益在於區內統一的政策與規劃;若沒有一個共同利益維繫,多個地域單元將缺乏凝聚力,既不可能有共同發展的基礎與動力,也不可能產生區域經濟衝突與合作行為。⑧

(4)經濟區域是一個在全國專業化分工中分擔一定職能、經濟結構較為完整的社會經濟綜合體。經濟區域既不是以自然特徵(如地質、地貌、氣候、植物等)為標準劃分的自然地理區域,也不純粹是一國的行政區域,而是在考慮行政區劃的基礎上,按照經濟活動的內在聯絡而劃定的經濟空間。研究經濟區域離不開行政區劃的理由在於:兩者在相當程度上有著疊合一致性,行政區劃應考慮經濟活動的內在聯絡,而經濟區域的形成又大多受到政府規劃和政策導向的影響;行政區劃便於政府規劃和政策的實施以及中央與地方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權益的協調,同時也便於研究人員獲取統計資料和資料開展區域分析。正是基於這一點,胡佛提出了〃最實用的區域劃分應當符合行政區劃的疆界〃這一論斷。⑨經濟區域不是單一生產結構,而往往是以專業化部門為主導、圍繞專業化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