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技能、技術或公共投入相關產業的企業
· 提供專業化培訓、教育、資訊、研究和技術支援的政府機構和其他機構(大學、標準制定機構、思想庫、職業培訓提供者、同業公會)
《產業叢集與競爭》(1998)
《區位、叢集與公司戰略》(2000)
產業叢集是指在某一特定領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鄰近、有相互關聯的企業和相關機構,因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補性聯結而成的群體。
· 特定區域
· 地理鄰近
· 相互關聯
· 共通性、互補性
· 最終產品或服務廠商
· 專業元件、零部件、機械裝置以及服務供應商
· 金融機構
· 相關產業的企業
· 下游產業的成員(銷售渠道、顧客)
· 互補性產品製造商
· 專業化基礎設施供應商
· 政府與其他提供專業化培訓、教育、資訊、研究和技術支援的機構(大學、思想庫、職業培訓提供者),以及標準制定機構
· 對叢集有重大影響的政府部門和管理機構
· 同業公會和其他支援叢集成員的民間團體
資源來源:① '美'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 李明軒,邱如美,譯。〃再版介紹〃。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2。
② PORTE M E。。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petitivenes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76(6): 77…90。
③ '美'邁克爾·波特。產業叢集與競爭'G'// '美'邁克爾·波特。競爭論。 高登第,李明軒,譯。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10。
④'美'邁克爾·波特。區位、叢集與公司戰略'G'// '英'G。L。克拉克,'美'M。P。費爾德曼,'加'M。S。格特勒主編:牛津經濟地理學手冊。劉衛東,等譯。 商務印書館,2005:258。
從表4。5可見,儘管波特提出了三種略存差異的〃產業叢集〃定義說,表述失之嚴謹,但均強調產業叢集是特定區域內、特定(產業)領域中一群相互關聯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相關產業的廠商、相關機構在地理上的集中。
王緝慈是將產業叢集研究引入中國的第一人,是中國產業叢集理論及實證研究的開創者。王緝慈(2002)在借鑑波特產業叢集定義說的基礎上,將〃產業叢集〃(industrial cluster)進一步界定為:產業叢集是一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聯絡的公司和關聯的機構,它們同處在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由於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聯絡在一起。175王緝慈等(2002)認為:①產業叢集具有專業化的特徵。產業叢集成員企業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機械裝置、零部件和生產服務商等投入供應商;下游的銷售商及其網路、客戶;側面延伸到互補性產品製造商,技能與技術培訓和行業中介等相關企業,以及基礎設施供應商等。②產業叢集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徵。產業叢集是產業關聯及其支撐企業、相應支撐機構,如地方政府、行業協會、金融部門與教育培訓機構在空間上集聚。176
總之,產業叢集概念蘊含〃產業特性〃和〃地域特性〃兩大特性(魏江,2003)。177(1)產業特性。產業叢集通常圍繞區域內主導產業的生產及服務展開,基於專業化分工與協作,透過產業鏈或其他競合關係聯結,共享產業要素,塑造產業整體競爭優勢,構成產業生態系統。(2)地域特性。產業叢集成員在地域上相互臨近,共同〃鎖定〃於特定區域,具有顯著的地域空間聚集特徵。
(二)區域產業叢集的組織特徵
1.彈性生產組織
產業叢集的彈性生產組織特徵是基於叢集成員聯絡彈性層面的概括。叢集企業間透過專業分工、垂直分離形成的新型彈性化關係,擴大了區域內各種生產要素的整合能力和協同效應,促進了強實用性和緘默性的知識在地理空間上的擴散傳播,有利於實現範圍經濟效應。同時,產業叢集與企業內部彈性生產互為促進。企業的彈性生產驅動著產業叢集形成,而叢集的誕生和成長延伸了彈性生產的活動邊界,豐富了其內涵,為企業競爭優勢的充分發揮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