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叢集,如餐飲業叢集。
2。 基於產業叢集內部產業關聯、企業關係分類
馬庫森(Markusen;1996)將產業區(Industrial District)分為馬歇爾式產業區、衛星平臺式產業區、輪軸式產業區和國家力量依賴型產業區四種典型型別。179國內外不少學者受馬庫森產業區分類說的影響,按產業叢集內部產業關聯、企業關係,將產業叢集分為三類。即:①馬歇爾式產業叢集。以地方性小企業為主體,規模經濟相對較低,區內貿易高於區際間貿易,勞動力市場高度靈活,具有獨特的地方文化、專業資源和〃耐心資本〃(patient capital)。②輪軸式產業叢集。以一個或多個大型垂直一體化企業為軸心,有顯著區內貿易關係和長期契約合作關係的供應商環繞外圍,規模經濟較高。核心企業常擁有資金、技術和商業服務的控制權,供應商對其有一定的依賴性。③衛星平臺式產業叢集。它是總部在叢集以外的分廠企業的集合,叢集與外部企業特別是母公司保持高度的合作聯絡,勞動力市場和關鍵的投資決策在外部,但缺乏區內的貿易網路和與地方供應商的長期承諾,區域內沒有〃耐心資本〃。
培德森(Pederson,1997)根據產業叢集內部企業的協作關係,把產業叢集分為基於單個廠商垂直專業化的多元產業叢集、基於垂直和水平專業化相結合的轉包型產業叢集。180
仇保興(1999)根據產業叢集內部企業的協作關係,將產業叢集分為市場型產業叢集、中衛型產業叢集和混合網路型產業叢集三類(見表4。6)。
表4。6 仇保興(1999)的產業叢集分類法
分類
市場型企業叢集
中衛型企業叢集
混合網路型企業叢集
主要特徵
也稱共和國式企業叢集,指企業叢集內部、企業之間的關係以平等市場交易為主,各生產廠以水平聯絡完成產成品生產
也稱錐形企業叢集,以大企業為中心,眾多小企業為外圍形成。大企業處於整個叢集的支配地位,小企業處於外圍或下屬,主要為大企業進行特定的專業化分工,或限制性銷售
企業間以資訊聯絡為主。如以商標為中心的協作模式、以大學和科研機構為中心的協作模式、多中心混合協作模式等
個案代表
佩札羅傢俱叢集(義大利)
汽車叢集(日本、韓國)
費留利座椅叢集(義大利)、
矽谷(美國)
資料來源: 整理自仇保興。 小企業叢集研究'M '。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49…57。
另有部分學者按產業關聯度,將產業叢集分為垂直型產業叢集、水平型產業叢集和混合型產業叢集三類。垂直型產業叢集內產業呈縱向一體化分佈,企業之間形成專業化分工,或呈上中下游產業分佈,透過集聚效應降低了企業間的交易和資訊成本。水平型產業叢集內的企業多處於同一行業,眾企業生產的產品大致相同,彼此透過生產、提供差別化產品獲取目標市場份額。混合型產業叢集則是同時存在同質產品生產和專業化分工的大量廠商集聚而成,叢集中大中型企業既與垂直一體化的小企業存在合作關係,也與其他小企業存在水平協作關係。
3。 基於產業叢集的產生動因或驅動力分類
按產業叢集的形成動因或驅動力,將產業叢集分為〃原生型〃(或〃內生型〃)產業叢集、〃嵌入型〃(或〃外生型〃)產業叢集兩類。181〃原生型〃產業叢集是依靠區域內部力量和自身資源優勢形成的產業叢集,其形成可能是由地方的文化傳統,企業家精神或政府扶植等因素驅動。〃嵌入型〃產業叢集是主要在區域外來投資基礎上形成的產業叢集。
4。 基於產業叢集的形成方式分類
錢平凡(2003)根據產業叢集的形成方式,將產業叢集分為誘致性自發型產業叢集、強制性培育型產業叢集和引導培育型產業叢集三類。182
誘致性自發型產業叢集是因某些因素誘導、〃由下而上〃自發形成的產業叢集,即先有相關企業與機構自發地在某地聚整合群,當產業叢集進入成長階段時,政府開始自發介入並承擔應負的責任。誘導產業叢集形成的因素有兩類:一是特定供給因素的存在。或是存在適合某種產品生產的獨特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而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