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小說:西安,歷史的痛 作者:噹噹噹當

述”他的原意與本意了。我們的著名主持人李小姐只好笑容可掬地由著這老者去也。會場下的局面出現了令我瞠目的情景——原本森嚴有序的會場,即使是去洗手間也要請示、允許、收回牌證、再領回等繁瑣步驟,掌控著聽講的秩序。可是,最先犯禁的是那清一色道士服飾的人群,三三兩兩出出進進,工作人員不置可否,也無能力約束這些出家人。

我倒是納罕不已,道教的最高領袖在作最高指示,弟子們何以這樣隨便隨意呢?我旁邊的一個男士也憤憤不平,這些弟子怎能如此不恭不敬,只不過三個小時的聽道,都坐不住,還修練哪門子道呢?見我看他,他揶揄道,這就是道家所說的不為而治吧,一切順其自然。

沒有了主持人的解說,我眼看著道長眉飛色舞的演講,猶如進入了迷宮尋不得路徑一般的懵懂。有半數以上的人退場,會場外傳來辯論的喧譁聲。我趕緊找空座坐下。我的鄰座就是那個男士,他問我從哪裡趕來聽道的?我說東北。

我請教他,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人的互相關係問題上,“道”究竟是怎樣相通的呢?他說,從“道生之,德畜之”這一思想出發,認為“道者,天也,陽也,主生;德者,地也,陰也,主養;萬物多不能自生,即知天道傷也。”主張“凡事無大小,皆守道而行,故無兇;今日失道,即致大亂。”這個“道”,就是指相生相養之道,既是“天道”,也是“人道”,是天與人的合一,也就是社會的公共準則。

他反問我聽道長演講的感想,我說有三。一是,道長儘可闡釋弘揚中華道教的精髓,要人們自己感悟它與和諧社會的關係。例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憂。

二是,不可否認其他教義的歷史價值,以避免惹出教派之間的口舌之爭端。例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三是,道長批判性地繼承和發揚了道教的精神,剔除消極遁世等成分,鼓勵積極入世進取,無為而無不為,淡泊名利,寵辱不驚,無慾無畏,柔剛相濟,樂善好施,大智若愚。例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於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託於天下。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他露出驚喜的神情,自稱姓袁。像是找到志同道合的知音似的,激動地要跟我論道。我微微一笑,告訴他,我不是信徒,對各種宗教教義都在可信與可不信之間。偶有涉獵,權當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罷了。他又流露出失望的神色。我趕緊說,給他引薦一位朋友——老兵,對“道”有極深的研究與造詣,也許你們能來個華山論道。

這時,演講結束,老兵慌忙找我去給他拍照——主要是抓拍他與道長及他與主持人的合影。我適時引薦了袁先生。他倆像是他鄉遇故知,交換電話號碼,相約去樓觀臺論道。

老兵慨嘆,道教《道德經》》及《常清靜經》是吾常詠常誦之經典。今日近距離聽高人講述,有頓開茅塞之感也!道教乃中華民族之根也!人之生存於世,莫不以道德為準則。道之大源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吾等能超越乎?!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灞橋折柳尋夢

——故都行(19)(2007…1…27)

老兵葫蘆裡賣得什麼藥?他那點小把戲兒,一眼就能看穿。使人感覺這個老頑童可愛極了,而又不能揭開謎底,怕傷害了他的尊嚴。最後,還是被他的情深意重義感動了。

元月26日晚,首長辦公室主任來電話,說給我報了明日西安黃金線路一日遊。還說,為了保證我的安全,早晨,由賓館服務員把我交予導遊,晚上導遊把我交還賓館服務員。這使我聯想到了航空公司的“託管”兒童的業務,不覺啞然失笑,為西北人粗獷厚重情懷中的細膩所感動著。

古都的早晨來得遲,七點時分,天色依然朦朧,太陽不肯露出明媚的容顏。餐廳7點30分開門營業,我連日來都是第一個到場的顧客。來西安三天了,還是不能適應蔬菜缺失的飲食結構,因而,這難得的自助早餐是我一天的營養補給中的至愛了。夾一大盤子清新淡雅的小菜——紅翠嬌豔的青椒拌筍絲,白綠相映的小蔥拌捲心菜,墨色映紅的木耳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