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這時,街上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韓信不逞一時之勇,而是忍辱負重,不把自己的生命浪費於不足輕重的決鬥上,雖然蒙受了巨大的恥辱,仍能自強自新,終於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大顯身手。他先是投靠項羽,後來又投劉邦,被劉邦拜為大將,強兵百萬,指揮若定,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劉漢政權四百餘年的基業立了汗馬功勞,終於成就大業,名垂千古。而那位無賴卻連姓名都未留下,相比之下,孰勝孰敗,孰優孰劣,自見分曉。
包羞忍辱是一種特殊情形下的應變術,在這種情況,可能要遭到巨大的人格、精神的汙辱,但如果是已經有救濟天下的雄心壯志,便不能斤斤計較、目光短淺,而應該著眼未來,不做無謂的犧牲。不逞一時之勇而毀掉自己的美好未來,小不忍則亂大謀。珍惜生命,珍視自己才是上策。
把握時機巧進退
春秋時的范蠡是一位才華出眾的人,他輔佐越王勾踐二十年,使越國強大,最後滅掉了吳國。越王勾踐因為他功勳卓著,要拜他為上將軍。范蠡知道越王心胸狹窄,可以共度患難但不能同享富貴,便堅持不受,並悄然離開越國,更名經商,富甲一方。
范蠡離開越國時,曾遺書一封給共過事的大夫文種,勸他儘早離開越王,信中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子何不去!”但文種並沒有聽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