疚?只要記住大多數內疚來自壓抑的忿怒,而忿怒又是因心靈受傷而產生的,那麼解決的辦法應該是查出心靈所受的傷害,並找出造成傷害的原因,再把忿怒引回原來它應該發洩的地方。
4。傷心。人們每有所失———例如友情、愛人和自尊心等———就會覺得傷心。你覺得傷心時,應設法找出失掉的是什麼,這種喪失對你有什麼影響,所喪失的曾經滿足你哪些需要,失掉了今後能在哪裡取得補償。
你覺得傷心,而且知道是誰令你傷心,應該怎麼辦?如果可能,就去找那個人當面直說他傷害了你,怎樣傷害了你和為什麼你有這種感覺。
培養堅忍的性格
堅忍,是一種心境狀態,因此它能夠培養。跟一切心境狀態一樣,堅忍是奠基在信念的因素上的,這些因素有如下八種:
1。習性。堅忍是習慣的直接後果。
2。意志力。把一個人專注思想的習慣,用在獲得固定目標的籌劃上,會導向堅忍。
3。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計劃,可以鼓勵一個人利用堅忍的精神來執行計劃。
4。慾望。人在追求擁有強烈慾望的目標時,較為容易獲得和支援堅忍的精神。
5。精確的知識。如果以猜測來代表精確的知識,你就會在失望中摧毀堅忍的精神。
6。固定的目標。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是發展堅忍的最重要的一步。強烈的驅動力會使一個人去克服許多困難。
7。合作。熱忱、瞭解和與別人的合作協調,能促使發展堅忍的精神。
8。固定的計劃。組織化的計劃,即使它們是薄弱而完全不實用的,也可以鼓舞堅忍的精神。
冷靜地面對捱罵
人自己應該先認識到,無論多麼優秀、傑出,總免不了會捱上司批評。第一次被斥責的感覺必然不好受,可是無論如何你都必須透過這一關。
剛開始由於生疏,上司或許還會對你客氣點兒,等彼此熟悉之後,就會突然給你迎頭一擊。咆哮、呵責、說教甚至雷霆大發,拍桌子瞪眼睛等等。
有些人初遭痛斥,也許會產生“這下完了,惹上司討厭”或“那種罵法讓人受不了,乾脆辭職不幹”的想法,其實大可不必,這才是你真正需要冷靜的時刻。
對於捱罵的原因,應該好好反省,不再重犯。至於對捱罵這件事情本身,則不必在意。管理部下是上司的職責,不妨把捱罵當成工作的一部分。
說得更徹底一點兒,罵與被罵等於是你與上司之間的一種溝通。當他開始訓斥你的時候,也就代表他已經開始將你視作真正的工作夥伴。
此外,訓斥的內容之中多半透露著上司的本意和大量的實務知識,應心平氣和地聆聽,別漏掉這些有用的情報。
不要討厭或害怕捱罵,妥善運用上司和你之間“罵與被罵的關係”,這是促進雙方瞭解的第一步。
實際上,長年累月地領別人的薪水做事,不可能連一次罵也沒捱過。你應好好利用這些機會,把冷靜地面對捱罵當成一種重要的交際術,給上司留下良好的印象。
但是,當我們挨訓捱罵時,最重要的是保持順從態度。雖然不必做到像應聲蟲一樣的地步,但最起碼,臉上應該露出反省的表情,並以坦率誠懇的語氣向上司道歉。
捱罵之後,不可垂頭喪氣,亦不可嘻嘻哈哈,讓人產生隨罵隨忘的印象。當然,最重要的是應儘快改正錯誤,無禮的反抗態度只會使自己受損害。
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
成人用語言交流資訊,嬰孩兒用哭聲表達意願。嬰孩兒的哭,不僅僅告訴大人他餓了,更多的時候,是要大人抱他,和他一起玩,讓大人愛撫他。哭是嬰孩兒的語言,他以特殊的方式告訴大人,他需要撫愛,需要溫暖,需要慰藉。相反,不哭的孩子,大人就很少去關注他,因為他乖、不哭不鬧、不讓人煩,甚至有時竟讓人忽略了他、忘記了他。因此,愛哭的孩子也是被人撫愛最多的孩子。
示弱並非弱的表現,它是中國人爭取利益的一種謀略。
嬰兒時期的哭聲能吸引母親的注意力,尤其是雙胞姐妹或兄弟,這一點更為明顯。一個哭得厲害,一個卻不愛哭,愛哭的就會得到的愛撫多,吃的奶也多,更容易被人注意,而不愛哭的則相反。嬰孩兒的哭是一種手段,一種招式,而成人在需要別人注意時,方法也和嬰孩兒大致相同,只不過,他把哭變成其他方式而已。
主動向朋友訴說自己的苦惱,使人感到你也有弱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