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小說:厚黑學 作者:賴賴

廠長把臉一沉說:“怎麼,我負責財務,我說的話,你都不聽了嗎?你看著辦吧。”會計考慮了幾天,還是違心地給小張報了賬。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小張與會計是同事關係,而張副廠長卻是會計的頂頭上司,俗話說“船大還能漫過水去”,“胳膊怎能擰得過大腿”,因此,會計在關鍵時刻頂不上去,做了違心的事。

馬群是個剛被提升的局長。當他乘坐的專車第一次開進單位的大院時,門衛把車擋在了門外,直到司機和門衛解釋了好幾分鐘,才放車進門。馬群從心理上就對這個門衛抱有反感,果然,在他的竭力主張下,將單位的門衛撤換了。心理學家是這樣解釋他的行為的:作為新提升的局長,他從心理上給自己塑造了一個新人形象,並希望人人接受這一形象,一旦這一形象不被人們接受,他便會產生惱怒和嫉恨心理,這也是一種情商病。犯這種病的人一旦地位變動就要發作,“面子”隨著“位子”的變化而變化是這種情商病的主要特徵。

能伸能屈,求人不難

對於正常人來說,要面子並非缺點;相反,在某些時候倒是必要的。如果一個人連一點兒面子都不講了,那倒是一個奇怪的現象,甚至是十分值得擔心的事情。但是,愛面子如果到了可以犧牲原則,固執己見到了不分是非的地步,那就不正常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這種人,他們在和同事們學習、研究問題的時候,一旦自己提出了一個意見和想法,別人就只有贊成和同意的份兒,如果有人提出異議,他就非要跟人硬頂到底不可。總之,說來說去,只有他的道理對,別人只能按他的道理辦,否則就是折了他的面子。

自然,有的人也會稍微策略一些,他們或許不會和別人爭得面紅耳赤,硬說自己的道理和辦法對,但心理上卻拒絕外來意見,只想依著自己性子辦,總之,他們都是要用自己的行動來維護自己的臉面,至於效果如何則不管不顧。

對於這些人來說,有時他們也並非百分之百地認為自己的看法和辦法正確,或百分之百地知道對方的建議錯誤和無用。甚至還可能百分之百地知道自己的意見和辦法不靈或不佳,而確實知道人家的建議百分之百地勝過自己,但這些都不足以使他從善如流,屈己從人,或者稍稍吸收一些別人的長處,關鍵就在於他們不肯犧牲自己的面子。

人一旦把面子看得比真理還重要,那就變得十分荒唐可笑了。

《賢欒編》裡有這樣一則故事:以前有個盲人,由窄窄的板橋上透過一條幹涸了的小溪,一失足由橋上滑了下去,幸虧兩手抓住了板橋上的橫木,拼命掙扎,又喊又叫,自以為一失手必然要落入深淵,活不成了。過路的人看到以後,就好心地告訴他說:“沒關係,只要一撒手,你就腳踏實地了。”可盲人卻根本不相信,覺得有眼睛的人一定是在故意捉弄他,想出他的醜,於是照樣抓著橫木大聲號叫,直到實在支援不住,失手墜落到地上的時候,才知道過路人說得是真的。

這個盲人,自己不能看見道路,如果能夠正視這一點,請明眼人帶路,不顧及面子,頂得上去,這固然很好,但既然已經失足了,能退得下來,聽從別人勸告也好,可以穩穩當當地行走,但他既頂不上去,又退不下來,那就荒唐可笑了。

當一個人進退兩難時,就能體會到“頂不上去,退不下來”的痛苦。

例如,在當今社會,為了提高生活水平,加快致富,人們背井離鄉奔向開放和繁榮的地方,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自然。而固守鄉土、足不出戶、謹小慎微、害怕變化等等觀念和心態,反倒有悖於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處於一種“頂不上去,退不下來”的尷尬境地。

他們一方面不甘於目前的工作及生活環境中,他們或者是不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者不喜歡目前的環境,認為沒有發展餘地,理智告訴他們“應該退下來”另謀發展,但他們卻害怕離開現在環境後狀況會更惡化,因此,處於一種“退不下來”的狀況;而另一方面,他們又不可能硬著頭皮在現有的工作環境中繼續努力地幹下去,處於一種“頂不上去”的狀態。這樣的人在現在生活中實在是太多了,這兩種狀態維持時間越長,浪費的時間和遭受的痛苦越多。

看過《田中角榮傳》的人也許還記得這樣一個故事,田中角榮年輕時曾經幹過給房頂鋪瓦的體力活,一次不小心踩碎一塊瓦,被工頭撞見,好生奚落、責備,田中角榮一怒之下踩碎好多塊瓦,頭也不回地辭職而去。這個故事至少可以說明一個道理,一種工作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