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3 / 4)

小說:厚黑學 作者:賴賴

即交付相關衙門執行。各衙門不得阻滯,違者以奸邪論處。”

類似無論大臣小吏、還是平民百姓,都可以直接到御前言事的規定,朱元璋不止釋出過一次兩次。

朱元璋的鼓勵,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在他統治時期,出現了不少敢於冒犯龍顏,指陳時弊的耿直官員。

比如龍陽典吏青文勝,看到地方上長期遭受水災,饑荒連年,但是朝廷不但沒有根據災情給予減免賦額,還變本加厲地派官吏來催要欠賦,使得當地百姓餓死無數。青文勝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接連兩次來到京城,向朝廷奏明情況,要求減免。但是,都沒有得到允許。

於是,耿直的青文勝把寫好的諫書放在袖子裡,來到登聞鼓前,使勁敲起來,然後,在鼓下自殺身死。他是決心用自己的死來替老百姓喊冤叫苦。朱元璋聽到這件事,感慨唏噓,馬上命令減免龍陽的稅糧,從原來一年3。7萬多石減到2。4餘石。

再比如監察御史周觀政,他負責奉天門的監守之職。有一天,宦官奉朱元璋的命令,帶著一些女樂,要進奉天門,由於是皇帝的命令,他們自然盛氣凌人,但是遭到了周觀政的阻止。宦官們奪門而入,還向朱元璋告他的狀。

朱元璋一聽,認為周觀政是對的,他是在執行公務,按規定辦事。於是,他叫宦官把女樂撤了,還讓他們向周觀政賠罪。可是,周觀政並沒有就此罷休,他說宦官的錯誤行為,是皇帝造成的,所以,在這個事情上,皇帝有錯。所以,他堅持要朱元璋出面,向自己承認錯誤。朱元璋覺得周觀政的說法是對的,於是,親自出宮,來向周觀政承認錯誤,這事才最終了結。

另一個敢於直言進諫的是刑部主事茹太素。他在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的時候,曾上萬言諫書,內容是直接批評朱元璋監用刑法的事情,朱元璋命令他人閱讀茹太素的諫言給他聽,由於文章過於冗長,所以讀到中間時,朱元璋已經不耐煩了,十分生氣,於是把茹太素宣來,斥責一頓,再罰廷杖之刑。

第二天,朱元璋讓人讀剩下的內容,讀完之後,朱元璋終於明白了茹太素的意思,說他的萬言書,實際上事情是對的,但是文章太長,其實只要五百字就足夠了。

這件事件,沒有讓茹太素退縮,他依舊直言犯顏,屢次向朱元璋進言。

有一次,朱元璋宴請茹太素,隨口吟了兩句詩:“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茹太素當然知道朱元璋的意思,趕緊表白自己的忠心:“丹心圖報國,不避聖心焦。”朱元璋聽了,十分感慨。

不恥下問———學習術

學習不可一蹴而就

中國有句名言,叫做“做到老,學到老”。的確,知識這東西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我們不斷去學習,不斷去創造。只有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才能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而對於從政做官者來說,還有一句話需要學習,那就是要“不恥下問”。

有首民歌這樣唱道:門前樹上有棵葡萄樹,樹梢上剛剛發出新芽,蝸牛就背上重重的殼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門前樹上有隻黃鸝鳥,嘻嘻哈哈地在笑它,(蝸牛說)黃鸝啊黃鸝你不要笑,等我爬上它,葡萄就成熟了。

蝸牛的故事說明了一個笨鳥先飛、以勤補拙的簡單道理,對於絕大多數成功者來說,不斷的積累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我們看到,溪水匯成江河,江河匯入大海,溪水在匯入江河之前,有著與大海同樣的夢想,透過曲曲折折、點點滴滴的積累,才能實現海洋的夢想。而今天的人們,只有透過像溪水那樣不息地向前流淌,厚積薄發,才有可能進入更廣闊的天地。

福樓拜和莫泊桑都是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而福樓拜又是莫泊桑創作道路上的引路人。在福樓拜的指點下,莫泊桑才得以向世人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才華。

莫泊桑早在二十歲時,便拜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他經常帶著自己的作品請老師指點。福樓拜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才氣只是長期的耐性。你努力吧。”莫泊桑遵守這個勸告,不停地寫作。七年中他把自己寫的詩歌、劇本、中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都拿給老師看,但福樓拜依然勸他不要發表。直到1880年,莫泊桑已經三十歲了,他寫出了小說《羊脂球》。福樓拜看後一反常態,欣喜若狂,他向莫泊桑祝賀:“你的文章已經成熟了,可以見見面了。”福樓拜特意在著名作家左拉主持的作品朗誦會上安排莫泊桑參加,讓他與最強的名家作一較量。果然,《羊脂球》朗誦後,人們紛紛向他祝賀,莫泊桑從此步入了法國名作家的行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