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1 / 4)

小說:厚黑學 作者:賴賴

籌備軍餉立了大功。

漢高祖平定天下以後,賜宴群臣,問在場的文武百官說:“項羽是位有勇氣、有膽略,英勇善戰的將軍,這些我都自嘆不如。而我卻能打敗項羽,平定天下,各位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高起和王陵回答:“陛下每攻下一座城地或取得一塊土地時,都會和全體部下共享。然而項羽卻嫉妒立下軍功的將領,憎恨智者,打勝仗也不分封獎賞,得到土地也不肯賜給部下,這就是陛下和項羽的不同之處吧!”高祖笑著說:“二位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國、安民,蕭何都有萬全的計策,我也不及蕭何;統率百萬大軍,百戰百勝,是韓信的專長,我劉某甘拜下風。這三位都是天下人傑,我能任意掌握三傑,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本領,才是我能得天下的理由。反觀項羽,連惟一的賢臣范增都把握不當,這也正是他失敗的原因。”

劉邦所言之旨,正是盡人之功得天下的道理。個人立世,成就功名,很需要外力相助。也許有很多人願意幫助你,關鍵在於你要盡人之才,畢人之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部下的真誠擁戴。

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宋朝的兵馬大元帥張俊不就是因為用了一個喜歡睡懶覺的老兵去經商才籌備足了所需軍餉?漢高祖劉邦不是因為分別視張良、韓信、蕭何之長才打敗項羽、平定天下?身為上司的你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奴才,更不是蠢才。所以,一位好的領導要做到好槍不打出頭鳥。

忍辱負重———抗爭術

小不忍則亂大謀。是的,在千變萬化的人世間,難免要發生碰碰撞撞,尤其是在深似海的官場中,爭爭鬥鬥更是難免。置身在矛盾的環境中,你只有忍辱負重,方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忍是天下修養的第一功

自古以來,都把忍辱負重稱為擔當大任的美德。縱觀古今成功人士之道,無不是忍而成就事業的。例如,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在自己的成功路上,每前進一步都要忍受莫大恥辱。例如初辦團練時,一日,綠營之兵與湘勇鬨鬧,至黑夜闖入國藩行臺。國藩親自告知巡撫,巡撫不理,曾國藩只好第二日將兵營遷之城外,以避綠營亂兵。有人問其故,國藩嘆曰:“大難未已,吾人敢以私憤瀆君父乎?”意思是說,大敵當前我怎能為個人利益而洩私憤呢?

後來,曾國藩這樣總結其忍辱負重之術:“好漢打脫牙和血吞。這句話是我生平咬牙立志的秘訣,自出道以來,無不遭求屈辱。我在庚戌、辛亥年間被京城的權貴們所唾罵,癸丑、甲寅年間被長沙的權貴所唾罵,乙卯、丙辰年間又被江西人所唾罵,以後又有嶽州、靖江、湖口三次打敗仗,都是打脫牙的時候,沒有一次不是和著鮮血往肚裡咽。”正是靠了這種忍讓,曾國藩終於修成了官道上的正果。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確,不要說十之八九,其實人生有時甚至事事都不能順我們的心意。想要生存在這個反覆無常的世界裡,最重要的還是要學習曾國藩的“忍辱負重”之術。

忍辱負重一直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在唐朝第三個皇帝高宗即位後,一直受到皇后武則天的限制,因而抑鬱而終。有一次,高宗在巡幸途中,遇到一家好幾百人同堂的大家族,大家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卻沒有任何風波,十分和睦地生活在一起,這在當時實在少有。因此,高宗特地去拜訪這個家庭,向他們請教家族和睦的秘訣。

於是族長取來紙和筆,連寫了一百多個“忍”字給高宗看,意思是講,大家族和樂的秘訣除了“忍”字以外別無他法。高宗看後深有同感,賜給家族莫大褒賞。

看來人與人和平相處的秘訣在於一個“忍”字,俗話說百忍成金。不僅如此,“忍”還是避禍做官的好辦法。

曾國藩說“傲為凶德”,特別是文人做官大多為所謂的自好之士,多講氣節,講之不精,則流於傲而不自覺。風節本來是守於己的;而傲氣則加於別人。由於過於驕傲,造成君臣不和,朝廷紛亂必為禍害。曾國藩在檢討自己的缺點時,認為自己“忍”得不夠,說自己有三大過錯:平日不取信、不尊敬別人,相對傲慢太甚,這是一;平時一句話不對勁,就怨恨無禮,這是二;牴觸分歧之後,別人反而恢復平靜易順,他卻反而悍然不近人情,這是三。有此三點,曾國藩更注重“忍”字之術,注意自己的心態修養,時時為自己敲起警鐘。

曾國藩這樣做,是有其深刻考慮的,因為歷史上因不能忍辱負重反而驕傲而導致危險的事例太多了。

唐朝時,唐太宗在慶善宮舉行宴會,同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