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庭節度使被貶為柳州太守。
李林甫心中多多少少有一點兒內疚,也有一點惋惜,本來李慶安完全可以成為他的左膀右臂,不過他沒料到李慶安居然會在太子被廢后上了一本,此時李隆基對太子黨已完成了暴風疾雨似的清洗,開始喘一口氣,停下來重新審視各個太子黨骨幹的定罪,李慶安在這個時候上書,時機捏拿之巧妙,令他拍案叫絕。
“李相國,陛下請你進去!”門口,宦官小聲道。
李林甫站起身,整了整衣袍,快步走進了御書房,房內李隆基正在批閱一本奏摺,奏摺是安西高仙芝所上,此時高仙芝兼任北庭節度使的任命應該還在路上,高仙芝卻送來了朅師國大勝的訊息,但不知為什麼,朅師國大勝並沒有給李隆基帶來什麼狂喜,在某種意義上,它遠遠不能和收復碎葉軍鎮相比。
李隆基沉吟良久,高仙芝在奏摺最後提議攻打月氏,將吐蕃勢力徹底趕出吐火羅,理由是這些吐火羅小國多年不進京朝覲,早已不把大唐當做宗主國,當以王道服之,而且吐火羅諸國錢糧頗多,不需朝廷耗費軍資。
雖然朅師國大勝沒有給李隆基帶來什麼狂喜,但高仙芝最後的提議卻讓李隆基頗為心動,不需要朝廷耗費軍資就能拿下吐火羅全境,將吐蕃勢力趕出吐火羅,這何樂而不為?他又隨手拿出監軍邊令誠的密報,言安西軍士氣正盛,所過之地勢如破竹,李隆基心中已經有了七分同意。
這時,李林甫走進了御書房,躬身道:“臣李林甫參見陛下!”
李隆基放下筆呵呵笑道:“相國來得正好,朕正想和你商量一下高仙芝提議進攻吐火羅全境一事。”
“陛下,臣也是為此事而來。”
說著,李林甫將李慶安的奏摺雙手奉給李隆基,“這是李慶安在赴任半路所上的奏摺,臣深有感觸,特呈給陛下。”
“李慶安?”李隆基愣了一下,他接過奏摺,展開看了看,竟密密麻麻寫了十幾頁,足足有萬言之多。
‘臣以為我大唐從前無論從北庭還是安西,進入嶺西皆須長途跋涉、勞師遠征,蓋嘉運、夫蒙靈察以雄兵西進,皆不能持久,都因嶺西無根基之故,而碎葉光復,將一改唐軍劣勢,實為我大唐嶺西戰略的轉折。
今初取碎葉,百廢待興,當務之急,應趁大食無暇東顧之機,募兵藏糧,堅修城池,向碎葉遷徙軍戶,安撫突胡,以鞏固碎葉根基,且不可妄動刀兵,驚動大食,而喪失我唐軍屯兵休養之機。
……
臣以為河中戰略當分兩步走,一是積極鞏固強化碎葉根基,使我唐軍有立身之本,其次當實施合縱連橫之策,連絡昭武九國,支援其抗擊大食西進,昭武九國宗廟被毀、信仰迷失,人民賦稅沉重,貴族財產朝夕不保,對大食不滿久矣,無奈國小勢弱,無力和大食對抗,若我大唐以堅臂扶之,河中局勢必將大變;然後再遣一唐使,西去拜占庭,拜占庭乃大食宿敵,國勢強盛,只因宗教不同,與大食勢同水火不容,大唐當聯合拜占庭,共謀大食,使大食無暇東顧,臣敢斷言,依臣之計,不出三年,河中之地當盡歸大唐……’
李慶安的奏摺開啟了李隆基從未見過的視野,他半天沉思不語,這時李林甫奏道:“陛下,臣以為李慶安與韋堅、皇甫惟明及王忠嗣等人不同,與舊太子既無聯姻,也無故舊交情,成為舊太子一系,只是當年揚州鹽案涉及慶王,他的自保之道,他成為太子黨時日不長,又遠在北庭,雖然擁有太子金牌,卻不能因此認為他是太子死黨,此人起家完全靠軍功,既無世家背景,也無宗室血親,當可大用,他對西域見解之深刻,我朝再無二人,陛下,放他去柳州可惜了。”
李隆基的左手食關指輕輕敲打著御案,昨晚貴妃還埋怨他把李慶安貶去柳州邊荒之地,只是現在太子黨初滅,朝中局勢混亂,不宜再反覆,讓人造成他有放太子一馬的錯覺。
這時,門口有宦官稟報:“陛下,楊相國已經到了。”
“宣他進見!”
片刻,楊國忠匆匆走了進來,他現在身任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位高權重,已經能和李林甫分庭抗禮了,仕途得意使他春風滿面,臉色也格外的榮光煥發,他走進御書房,見李林甫也在,不由一楞,充滿敵意地看了他一眼,立刻跪下大禮參拜:“臣楊國忠參見吾皇陛下,願陛下萬歲萬萬歲。”
“楊愛卿免禮平身!”
李隆基把楊國忠召來,是想和他商量高仙芝進攻吐火羅的之事,但李慶安的一封奏摺使他心中有了一點猶豫。
這時,李隆基迅速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