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長地說:“咱們是一道從鄂豫皖過來的,三年多來同甘共苦,並肩戰鬥,現在就要分手了。”當時我心裡很難受,因為從我第一次認識他到現在,我們在一起浴血奮戰,轉戰南北,出人於槍林彈雨之中,一直還沒分離過。想到現在就要離開他,去單獨執行任務,確實有點戀戀不捨。接著,軍團長又安慰我說:“到哪裡都一樣,都是革命工作,到那裡以後,要和陝北的同志搞好關係,他們堅持建立陝北根據地,有很大的功勞,也有不少經驗,要好好地向他們學習。一定要搞好團結,千萬不能忘記以前用血換來的經驗教訓。”徐軍團長的這幾句話,是對我的臨別贈言,它象金石一樣,刻在了我的心坎上。他又囑咐我以後有情況多聯絡。我向軍團長表了決心,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告別軍長,到瓦窯堡去了。
回憶徐海東同志 徐光友徐海東同志是我黨久經考驗的忠誠戰士,新中國的開國元勳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之一。每當想起引導我在革命道路上成長的這位敬重的領路人,就激起我對往事的回憶,徐海東同志的高大形象又浮現在我的眼前。他那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不斷鼓舞我在新長征的路上奮勇前進。
一顆火紅的心一九三二年十月鄂豫皖蘇區四次反圍剿失敗以後,我由六安保衛連編人紅二十七軍二團特務連。同年底,又改編為紅二十五軍。從那時候起,我就一直在徐海東同志身邊參加戰鬥,和他朝夕相處。不論是在堅持鄂豫皖蘇區的殘酷鬥爭中,還是在轉戰南北、出生人死的日子裡,徐海東同志給我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黨的事業,對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有著一顆火一樣紅的心。
在堅持鄂豫皖紅色根據地鬥爭的歲月裡,環境十分惡劣,條件極為艱苦。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離開蘇區以後,蔣介石親自出馬,調集二十多萬兵力,對我革命根據地實行“劃區清剿”,企圖撲滅革命的烈火,摧毀紅色的土地。那時候,部隊經常出沒山區,輾轉敵佔區,在徐海東等同志的帶領下,打了很多勝仗。每到一處宿營地,他顧不得休息,就到處奔走,看望傷員,分析敵情。有時候,還把我們這些“紅小鬼”召集到一起,親切敘談,講一些革命道理,鼓勵同志們勇敢對敵鬥爭,增強戰勝國民黨反動派的信心和決心。他經常說:我們是共產黨領導下的鋼鐵紅軍,敵人之所以打不爛、摧不垮我們,就因為我們有黨的領導,有千百萬受壓迫受剝削的勞苦大眾作後盾。我們這支隊伍就象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到哪裡都會很快燒起來。他堅信黨的正確領導,率領同志們一道堅持鬥爭,有力地打擊敵人。一九三三年三月,重建不久的紅二十五軍,在光山郭家河一仗,以一與一百的對比方量,殲滅強敵一個旅,斃敵百餘名,俘敵兩千餘名,繳獲山炮、迫擊炮九門,機槍十二挺,長短槍兩千多支,戰馬百餘匹。接著,在潘家河、楊泗寨戰鬥連續獲得勝利。促使鄂豫皖根據地的形勢初步好轉,蘇區得到相對的穩定和恢復,地方武裝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在黨內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中,徐海東同志立場堅定,愛憎分明,堅持我黨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表現了工人階級高度的路線鬥爭覺悟。一九三三年五月,圍繞七里坪戰役所開展的一場鬥爭,證明海東同志是正確的。七里坪是黃安北部的一個重要城鎮,也是敵人在蘇區中心重兵防守的堅固據點。當時的省委領導受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影響,在取得郭家河戰鬥勝利後,不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出了圍打七里坪的錯誤決定,徐海東同志認真分析敵我態勢,據理力爭,堅決反對。他認為七里坪三面是陸,一面臨水,敵人的“燒、殺、搶”,“三光”政策對我根據地摧殘十分嚴重,部隊面臨人無糧食槍無彈藥的困難,傷號不斷增加,而且敵人兵力又十倍於我,圍攻七里坪於我不利,應該避其精銳,打擊分散之敵。省委主要領導一意孤行,對海東同志的意見充耳不聞,反而指責他“右傾”保守。五月二日,海東奉命進入圍攻七里坪的陣地。這正是青黃不接的季節,十天後,部隊連野菜、樹葉都沒吃的了。這時,部隊又開始“肅反”,弄得全軍人心惶惶。在一次省委擴大會議上,海東再次提出撤圍,說:“我們圍攻敵人的目的是要消滅敵人,可現在相反,敵人一點困難也沒有,我們自己卻餓垮了。鋼軍、鐵軍、吃了飯才能打仗呀。”省委主要領導一聽,十分惱火,說:“誰要是動搖攻打七里坪,誰就是政治上的敵人。”圍攻七里坪計四十三天,部隊減員近七千人。為了儲存黨和紅軍的力量,海東同志和其他一些領導同志不怕掉腦袋,堅決從七里坪撤出了部隊。實踐證明:在當時情況下,徐海東同志的意見是站得住腳的,行動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