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派使者三百人,來漢朝迎娶少主(即相夫)。當少主一行到達敦煌時,得知翁歸靡已死,烏孫貴族另立軍須靡的匈奴夫人生的兒子泥靡為昆莫。漢朝對此十分不滿,決定迎回少主。
泥靡號稱“狂王”,繼位之後,娶解憂為妻,生一子叫鴟(chī吃)靡。但是,解憂公主與泥靡之間,關係非常緊張。泥靡為人暴戾,烏孫政局不穩。解憂公主決定翦除這位“為烏孫所患苦”的暴君,便派人利用一次酒宴的機會將他擊殺。結果,泥靡受傷逃走,他的兒子細沈瘦,發兵將解憂公主圍在赤谷城(今蘇聯伊什提克)。過了幾個月,漢西域都護(駐西域地區的最高長官)鄭吉發兵救公主,細沈瘦才被迫退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狂王傷逃之後,原翁歸靡匈奴夫人所生之子烏就屠,揚言母家匈奴將派來大軍,乘機在北山聚眾作亂。接著,他襲擊狂王,自立為昆彌(即昆莫)。在這種情況下,漢朝派破羌將軍辛武賢率兵到敦煌待命,以準備應急。
眼看一場干戈即將爆發,當時的西域都護鄭吉,深知馮嫽的丈夫右大將,與烏就屠關係很好,便請她去說服烏就屠。馮嫽原是解憂公主的侍者,隨解憂到烏孫後,嫁給烏孫右大將,人們管她叫馮夫人。她具有政治才能,又擅長外交,享有一定威望。烏就屠聽說漢軍嚴陣以待,不得不聽從馮嫽的勸告,並希望能得到一個小封號。最後,漢宣帝任命馮嫽為漢使,詔烏就屠到赤谷城,正式立元貴靡為大昆彌,封烏就屠為小昆彌。
公元前51年,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表示“年老土思,願得為骸骨,葬漢地”,當時她已是古稀之年。宣帝深表同情,派人將她迎回長安,同來的還有孫子和孫女三人。大約過了兩年,解憂公主就與世長辭了。
漢代的細君和解憂,與歷代其他獻身民族團結的歷史人物一樣,都為發展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密切民族關係,促進民族融合,作出了貢獻。人們為了紀念她們,或者將她們的事蹟載入史冊,或者編成故事流傳,就象“公主堡”的傳說那樣,讓他們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裡!
十四、埋在流沙中的遺產
──絲綢之路上的謎
臧 嶸
謎一樣的絲綢之路。
從遙遠的年代以來,人們走在這條路上,就好象走進神話世界。魔鬼城、公主堡、鐵門關、千淚泉、天池……這些神妙的名字,就可以引起人們許多美麗的遐想。難怪,明朝小說家吳承恩根據在這條路上發生的許多妙趣橫生的傳說、神話,經過藝術加工,寫成了引人入勝的小說《西遊記》。
按傳統的說法,絲綢之路是指我國自西安往西,經甘肅走廊、今新疆境內,再經今伊朗和兩河流域直抵歐洲的一條古代東西交通貿易的通道。這條路從公元前二世紀的漢朝時候起,就開始往西方運輸絲綢,直至公元后七、八世紀的唐朝,綿延長達一千年之久。
在古代交通工具簡陋的條件下,商人和使臣們行走在這條絲綢之路上,旅程是十分艱難的。新疆羅布泊附近有一個叫做“雅丹”的險峻山丘地帶,一千七百年前晉朝高僧法顯去印度取經,曾路過這裡,差一點送了性命。他以極為恐怖的筆調描寫在這裡的行程說:“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則皆死,無一全者。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渡處,則莫知所以,唯以死人枯骨為標幟耳。”唐朝大詩人李白則有詩描寫了絲綢路上的惡劣天氣:“五月天山雪,天花只有寒。”
可貴的是,在上述極端艱難的條件下,我國的先驅者早在幾千年前就已在開拓這條具有世界意義的通道。傳說西周時候,有一位穆天子曾經“西遊”到過盛產美玉的和田。而後又越過崇峻的蔥嶺,看到了許多內地所看不到的奇景美觀。最有趣的情節是穆天子見到了古代新疆地區的女首領西王母。她穿著華麗的服裝,用最隆重的禮節接待了這位來自東方大國的天子。穆天子送給西蘭母內地特產錦繡三百匹,西王母在富麗堂皇的瑤池上設宴。賓主相見恨晚,各自賦詩一首以志留念。最後穆天子還命隨行的工匠刻了“西王母之山”五個大字,作為紀念。這個有趣的神話故事說明了在三千年前中原地區和新疆地區就有來往,這位穆天子據專家考證就是西周的第五位國王周穆王,西王母設宴的瑤池可能就是現在新疆境內天山上的天池,在烏魯木齊東百多里的地方。
西漢時候,絲綢之路大大繁榮起來。1959年,考古學家在南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部民豐尼亞河畔的流沙中,發現了一對男女合葬的乾屍。據考證這是我國東漢時代的墓葬,出土文物非常豐富,有色彩絢麗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