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小說:龍的傳人 作者:竹水冷

澤被千秋”、“功著萬代”。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多次整治,都江堰灌溉的面積已由原來的兩百萬畝增加到八百萬畝。今天,和豐收與歡樂聯絡在一起的涓涓清水,不僅灌溉平原地區,而且透過龍泉山隧道,流向川中丘陵地帶。

都江堰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為了紀念李冰的歷史功勳,人們在都江堰邊的玉壘山麓修建了二王廟。二王廟依山而建,殿宇寶塔,巍峨雄偉,匾額楹聯,琳琅滿目,銀杏古楠,鬱鬱蔥蔥,有“玉壘仙都”之稱。廟內前殿塑有李冰彩像,後殿塑有李二郎彩像。李二郎史書上沒有記載,宋代以來民間廣泛傳說李冰有個兒子叫二郎,他曾降伏孽龍,協助父親建成都江堰。年輕有為的李二郎深受人民愛戴,所以被稱為二郎神。

八、粽子·龍舟·詩人節

──後人對屈原的懷念

臧嶸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家家都要吃粽子,南方則流行著龍舟競渡的遊戲,文學家們還提倡把端午這個節日改為“詩人節”。

這一切都與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有關,上述自古就遺留下來許多傳統風俗,都是後人懷念屈原的表示。

在長江三峽和西陵峽之間,有一座名叫秭歸的縣城,這裡就是屈原的故鄉。他是戰國時候的楚國人,生年大約在公元前340年左右。屈原在故鄉秭歸度過了童年和少年。為什麼叫“秭歸”呢?傳說屈原有一位十分賢慧的姐姐,名叫女�嬃,她既善良又勤勞,十分關心弟弟的成長。屈原長大以後,她也出嫁了。當屈原後來被奸臣所讒害,放逐回故鄉時,女嬃也回到了家鄉,勸導弟弟要放寬胸懷。“秭歸”是“姐歸”的諧音,是為了紀念這位賢慧的古代婦女而起的名。至今在秭歸的沿江古道上,還有關於女嬃的許多遺蹟,例如傳說女嬃為屈原刺繡的“繡花墩”,當年她為屈原浣洗衣服使用過的“擣衣石”等等。

屈原自幼聰明好學。有一個民間傳說敘述,屈原小時候在鄉里的學校讀書,常常是第一個離開書房,但是天黑還沒回到家裡。家裡的人急壞了,姐姐出去找他,鄰里們也到溪澗和後山裡幫著尋找,都沒有找到。晚上,屈原自個回到家裡,也沒有向家裡吐露他究竟到哪裡去了。第二天,姐姐女嬃偷偷地跟在他後面,才發現他放學後跑到一個天然石洞裡讀當時楚國的民歌。他聚精會神地看,低聲地吟詠,慢慢地被這些民間文學迷住了。當姐姐去找他時,竟然完全沒有發覺。以後屈原逐漸長大了,便常常去找樵夫、獵戶、漁翁、蠶女、巫師和廟祝們採集民間歌謠,然後在這小溪畔的石洞裡記錄、整理、吟誦。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種頑強學習、虛心向民間求教的精神,把這座石洞稱為“讀書洞”,而今這石洞已成為屈原故里的一處著名古蹟。

長大以後的屈原,成為通曉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知識的人才。他看到楚國日趨衰落,主張對政治進行一番整頓革新。由於才能出眾,他曾一度被楚國的懷王任命為左徒(僅次於宰相的官職)。他對懷王提出過許多改革意見,還為楚國制定了一套變法方案,名曰《憲令》。但屈原生性耿直,不願在邪惡勢力面前屈服。他所提出的革新主張,也觸犯了那些守舊貴族的利益。所以他遭到了楚國舊貴族的忌恨。楚懷王的寵妃鄭袖和寵臣上官靳尚是陷害屈原的罪魁禍首。他們對楚懷王說了許多屈原的壞話,造謠說屈原太自高自大了,根本不把楚王放在眼裡。楚懷王是個剛愎自用的人,聽了讒言不禁怒火萬丈,立刻撤了屈原“左徒”的職務,把他降為只管王室祭祀事物的“三閭大夫”(三閭指楚國景、昭、屈三家貴族),改革也被勒令停止了。

此後屈原不斷遭到貶斥,最後竟被放逐到漢水北岸,永遠不許回到楚國首都郢。這時,楚國也越來越弱,後來完全成為被強鄰秦國擺佈的附庸。楚懷王上當受騙被秦國捉去當了俘虜。公元前278年,楚都鄂也被秦國佔領。這兩件事給了屈原重大的打擊,在漢水北岸流浪期間,他的頭髮完全白了,身軀也越來越瘦弱。他把滿腔悲憤寫成詩歌表達出來,這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天問》和《離騷》。《天問》一共提出了一百七十二個問題,向天控訴不平。《離騷》的“離”,是受離間的意思:“騷”,是憂憤和不平。全詩三百七十三句,敘述了屈原的家世、才能和治理楚國的理想,怒斥了楚王的昏庸和貴族們禍國殃民的罪行。屈原流放期間,她的姐姐女嬃經常陪伴著他,勸慰他,但國家的災難太深重了,屈原絲毫不能減輕心中沉重的負擔。他在詩中表示決不和腐朽勢力妥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