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深加寬,把支流疏通,與主流相接,這樣就可使所有支流的水,都歸主流。同時,他們把原來的高處培修使它更高,把原來的低地疏濬使它更深,便自然形成了陸地和湖澤。他們把這些大小湖澤與大小支流連結起來,洪水就能暢通無阻地流向大海了。
大禹指揮人們花了十年左右的功夫,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開了一條又一條河渠。他公而忘私,據說大禹幾次路過家門,都沒有進去。第一次他路過家門口,正好遇上妻子生孩子,大家勸他進去看一看,照顧一下,他怕影響治水,沒有進去;又有一次,他的孩子看見了父親,非常高興,要大禹到家裡看一看,他還是沒有進去。他把整個身心都用在開山挖河的事業中了。
治水成功之後,大禹來到茅山(今浙江紹興城郊),召集諸侯,計功行賞,還組織人們利用水土去發展農業生產。他叫伯益把稻種發給群眾,讓他們在低溫的地方種植水稻;又叫后稷教大家種植不同品種的作物;還在湖泊中養殖魚類、鵝鴨,種植蒲草,水害變成了水利。伯益又改進了鑿井技術,使農業生產有了較大的發展,到處出現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景象。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舉為舜的助手。過了十七年,舜死後,他繼任部落聯盟首領。後來,大禹的兒子啟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夏禹死後就葬在茅山,後人因禹曾在這裡大會諸侯,計功行賞,所以把茅山改名為會稽山。這就是紹興大禹陵的由來。而今的禹陵揹負會稽山,面對亭山,前臨禹池。1979年重建大禹陵碑亭一座,飛簷翹角,矗立於甬道盡頭。內立明朝人南大吉書寫的“大禹陵”巨碑一塊。亭周古槐蟠鬱,松竹交翠,幽靜清雅。亭南有禹穴辨亭和禹穴亭,是前人考辨禹的墓穴所在之處。
大禹為民造福,永遠受到華夏子孫稱頌,大禹刻苦耐勞的精神,永遠為炎黃後裔懷念。人們來到紹興,總忘不了去市東南的大禹陵觀瞻。
四、“天洗兵”
──武王伐紂
臧嶸
牧野,在今天河南省新鄉市和淇縣之間,是一片寬敞的田野。這片上地,橫臥在黃河之濱的豫北大平原上,京廣鐵路縱貫南北,現代化公路橫穿東西。夏收季節,金黃色的麥浪滾滾;秋收時刻,雪白的棉田似海。誰會想到,這裡曾是歷史上一場大規模戰爭的遺址?
事情發生在距今三千年前。戰爭的一方,是我國古代史上著名的暴君殷紂王;另一方,就是為民除害的西周開國君主周武王。
因為是周武王弔民伐罪,所以人們把這次戰爭稱之為“武王伐紂”;又由於這次戰爭的最大戰役是在牧野打的,因此歷史上又稱之為“牧野之戰”。
紂王是殷朝最後一代君王。殷又稱商,原是我國奴隸社會里的一個相當強盛的王朝。商王朝最初都於亳(今河南商丘和山東曹縣之間),後來遷過七次都,最後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市)。遷都到殷以後,人們也把商稱為殷朝了。
關於殷紂王的暴虐行為,我國古書上有很多記載。到明朝時候,小說家許仲琳根據這些記載和傳說寫成了《封神演義》一書,淋漓盡致地揭露了這個暴君的罪惡。紂為了個人享樂,役使成千上萬的奴隸,花了七年的工夫,在京城造了一座鹿臺。這座鹿臺長達三里,高有千尺,登上鹿臺眺望,雲雨好象在它下面。在鹿臺四周,紂命人蓋了許多園苑,把許多珍禽怪獸都蒐羅在裡面。紂王在鹿臺上又建了一座高大的摘星樓。他和美女們在樓上飲酒宴樂,朝朝笙歌,暮暮曼舞。後來人們把這塊地方稱為“朝歌(今河南淇縣)”,以表示此地朝夕歌舞不停。
紂王所做的壞事說也說不完。僅史籍記載的各種荒淫暴虐行為,就達到七十項。紂王為了鎮壓人民的反抗,造了許多殘酷的刑具。其中有一種叫炮烙的刑具,把帶格的銅柱,橫放在通紅的炭火上,叫犯罪的人光著腳在上面行走,走不幾步,人就摔落下來,掉在炭火裡活活燒死。
朝歌西邊有一座巍峨的尖山,尖山腳下淌過一道清澈的泉水。有一天紂和他的妃子坐在摘星樓上飲酒,遠遠望見一老一少在涉渡溪水。老人行動緩慢,而小孩很快就走過了溪水。妃子對紂王說:“小孩骨髓正在興旺,不怕冷。老人骨髓空虛,所以怕水冷”。紂王不信,竟命人立刻把這無辜的老小抓來,用斧子砸斷他們的腿骨,驗證妃子的話是否對。人們為了記住紂王的這一暴行,把這條溪水取名為“折脛河”。由於紂王暴虐無道,不僅遭到了廣大人民的反抗,在他的同族和朝廷大臣中也引起了不滿。紂王有個叔叔叫比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