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小說:龍的傳人 作者:竹水冷

擁旄為漢將,汗馬出長城。

長城地勢險,萬里與雲平。

這是南朝詩人鮑照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贊詠長城的一首詩。我國的萬里長城宛如一條巨龍,蜿蜒在祖國遼闊的北方。它跨越浩瀚的沙漠,翻騰巍巍的群山,穿過茫茫的草原,奔入蒼茫的大海。長城是世界上罕見的建築奇蹟。據報道,宇宙航行員從月球上回顧地球時,長城是最明顯的人工建築之一。

據古書記載,修建一列長長的城牆來抵禦敵國的進攻,最早是從春秋時期南方的楚國開始的。楚國的長城當時號為“方城”,大約是在公元前656年以前就興建了。楚長城大致在今河南南部沿伏牛山一線,總長一千里左右。其後則有齊長城,魏長城,趙長城,燕長城,秦長城等等。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把原先各國之間的長城拆除,將原先燕國、趙國和泰國北境的長城,連結起來,成為一道堅不可摧的北部防禦線。據後人統計,秦始皇時修的長城全長一萬餘里。從此,萬里長城的名稱就和秦始皇的名字共同聞名於世了。

秦長城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郡治在今遼寧遼陽)。據《史記》記載,從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開始修建長城,到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完成,前後共進行了九年時間。這項工程是由大將蒙恬主持的。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對於防止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騷擾,保障北部十二郡的開發,保護中原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秦始皇畢竟是一位封建帝王,他好大喜功,急於求成,在短短的八九年時間內,迫使全國數百萬的勞力脫離正常生產去修建長城,這就極大地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負擔。因苦役而慘死於長城腳下的勞動人民,無計其數。民間流傳的關於孟姜女的故事,正是這種情況的寫照。

根據傳說,孟姜女是個聰明美麗的姑娘。有一天她在自家的花園玩耍,突然在葡萄架下碰上了一個書生。這個書生名叫範喜良,是因為逃避秦始皇的苦役躲到孟家花園來的。他倆一見鍾情,孟姜女的父母也很喜歡這個青年,便選擇一個喜慶的日子,給他們辦了喜事。不料,範喜良逃役的事被官府發覺了。在洞房花燭之夜,一幫如狼似虎的差役湧進了喜堂,無情地把範喜良捉去了。孟姜女痛哭了一場,日夜思念著丈夫。冬天來臨,氣候驟然寒冷,天空飄著雪花。孟姜女想著在長城邊服苦役的丈夫,還穿著單薄的衣裳,便連夜給他趕製了棉衣,然後千里迢迢,來到長城腳下,看望範喜良。不料範喜良經不起苦役的折磨,早已慘死在工地上。狠心的監工命令人把他的屍首,埋在長城下墊基。孟姜女聽到這個訊息,悲痛欲絕,就坐在長城邊範喜良埋葬處足足哭了三天三夜;終於哭倒長城,露出了丈夫的屍首。這個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秦王朝濫施民力暴政的痛恨。現在,在長城最東頭的山海關附近,還有一座名叫“貞女廟”的孟姜女廟,廟內有她的墳,墳旁有一巨石,題刻著“望夫石”三字。廟內還有南宋文天祥題寫的一副對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它表明了詩人對秦始皇暴政的貶責和對受害的孟姜女的深切同情。

漢長城比秦長城又有所發展,東起鴨綠江畔,西邊一直擴充套件到今天新疆的羅布泊,全長超過兩萬裡,是長城歷史上最長的時期。由於兩漢王朝在西部邊境屯田和移民,這時長城起著保護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漢長城的遺蹟,至今在河西走廊至新疆一線的萬里古道上,猶然可見。漢以後,萬里長城歷經變遷。到明朝,從明太祖起,又一次修建長城,大約從洪武元年(1368年)一直修到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歷時二百三十多年。明長城是修建規模最大、修築技術最高的一次。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後,長城東段的防禦作用更大,關乎國都的安危。所以,東段的長城都用整齊的條石和大塊的城磚砌成。大的條石長達三米,重兩千多斤。明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鴨綠江口,總長一萬二千七百多里。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萬里長城了。

萬里長城的歷史,如果從秦始皇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多年了。在這漫長的歲月裡,長城一直作為我國古老文明的標誌而盛傳於世,也是我國各民族角逐爭戰的歷史舞臺。至今在長城沿線,還留傳許多驚心動魄的古代戰鬥故事。在山西北部的長城南沿,發生過歷史上著名的白登之戰。那是漢高祖劉邦剛登上皇位不久,北部匈奴大規模南攻。冒頓(mò dú)單于(chán yú,匈奴國王)引“控弦之士三十餘萬”,從馬邑(今山西朔縣)南攻雁門、樓煩,突破長城缺口,直下太原。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