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之處,它的理性、和諧、自然、守序確定它只要更強大一些就足可主導整個世界和所有人類的精神與靈魂。
天道武士堂將和禁軍融合在一起,甚至還會繼續擴張,在民間形成一股守衛道教的軍事力量,為開拓和守護道教而努力。
站在高聳的觀星壇上,籠罩茫茫星空光輝之下,劉協仰望蒼穹,振臂高呼:建立一個偉大的帝國到底有多偉大,朕要建立一個偉大的精神帝國,它將永存於世!
星光落在劉協的身體上,在他的腳下留下稀疏的陰影,但那蒼天確是明亮的,一點點繁星的光輝漸漸隴聚在一起,形成一道亮麗的光華,將他籠罩其中。
第十卷 四海征伐 第十章 經濟帝國
如果要保證大漢帝國長期穩定,首先要解決儒生文人官僚集團,可是一切官僚集團都會腐敗,羅馬帝國沒有儒家還不是被帝國的腐敗所擊垮,羅馬也有著嚴明的宗教信仰。
廉政之刃行動從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傳統的儒生文人官僚集團,大量從襄陽學府畢業的宣誓效忠道教的學子開始紛紛湧入朝廷。
道教天道修士會和天道武士會的成立,也會讓道教更強大更嚴明,那麼還需要做什麼呢,到底什麼辦法才能讓官僚集團不腐敗呢?
酷刑明顯走不通,鋌而走險是人們的習慣,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雍正的酷刑治吏,結果都沒有取得好的成效。
民主更行不通,羅馬帝國不能不說民主,至少相比大漢帝國,他們已經具備了民主精神,最重要的是,大漢帝國現在執行民主制度,就立刻會被人藉機搶奪成就,出現新的帝國,大漢的民主又會被新的帝王所掩殺,因為大漢人心中,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皇帝夢,這個夢導致了帝國不可能走向西方式的民主,人們沒有服從多數的習慣,所有人都想登高一呼,萬人敬仰。
輿論,可以將輿論權留給帝國子民,但一不小心,輿論權就會那些儒生所掌握,成為鼓動人民反自己的堅強陣地。
監督權,如果維持目前或者以前的政治格局,監督權只會變成監守自盜,就好比今天大漢從吏部抓出來的貪吏一樣。
雖然沒有一個完美的辦法,但有一個很折中的辦法。那就中央朝廷和中央皇庭的徹底分離,只有在這個基礎上,皇庭對朝廷的監督才會真正起到效果。
對帝國幾千萬子民來說,朝廷就是皇帝管理的。無論怎麼樣分離都不能起到實際效果,那就必須用一個新詞彙來定義這種新機構組織。
劉協考慮了很久,決定引入中央國民院這個概念和新詞彙。慢慢引入羅馬民主精神,讓帝國國民選舉國民參事,再由國民參事選舉治略公,治略公選出來之後,再各自根據自己管轄範圍提名各部門尚書。
隨著劉協引導的雙極文明對話持續開展,人們已經發現了羅馬的民主精神,大漢帝國內很多人都在研究羅馬的制度,適當引入民主精神是雙極文明對話的基礎,否則這扇門還是會被關起來,與其說中國曆代帝王害怕和歐洲文明對話。不如說他們害怕那種民主精神,他們不敢面對這種民主。
但他們卻不清楚,民主也是虛偽的工具。還是統治者的武器,只要有宗教和軍隊掌握在大漢皇帝手中,誰來做治略公都不重要。
而且這樣做之後,人們就可以將社會矛盾對準治略庭,仔細研究中國社會學。可以發現中國的帝王總是集中所有者和管理者身份與一體,實際上這兩種身份中,最吃力不討好的就是管理者身份。
只要把這種管理者身份剝給治略庭,就可以讓其他人來為皇帝管理帝國,但同時也承擔著巨大的責任。只要管理的不好,那就不再是皇帝的問題,而是管理者的問題,皇帝就可以響應民眾的呼聲將管理者換人,以此來減輕社會矛盾,實際上,這就是西方民主的把戲,資本擁有者擁有國家,而把政治家擺到管理者的位置,只要政治家犯了錯誤,資本擁有者就可以輕易且冠冕堂皇的替換政治家管理國家。
只是要實現這一步還需要很一定的時間來準備,劉協需要時間和社會基礎,他需要擁有一條皇帝可以隱性掌控國民參事的辦法,並且是絕對隱蔽,一般的帝國子民根本無法理清的通道。
為了實現這條通道,劉協需要一個人來運作內務署,需要一個精通財經又非常忠於自己的人,最終他選定了馬良,最初被他一直用來培養為蔣琬接任者的人選,現在的馬良還在治略府商部任參事。
馬良從七歲開始就在劉協安排下進入水鏡學府學習,劉協自己也親自為他講解財經、管籌兩門學科,從忠心和能力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