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小說:袁氏當國 作者:中國必勝

隨起隨伏,都無損於他們底利益也。洋人既如此要求,中國官僚又何敢說一個不字呢?因此在民國初年的北京政府裡,外交總長也是內閣裡的首席總長。其後,北京政潮起伏,直如兒戲,而做外交總長的往往都做了‘署理閣揆’;甚或實授閣揆了。像後來的陸徵祥、王寵惠、顧維鈞,都做過內閣總理,就是這個道理。

再者,那時搞外交的職業官僚(Technocrats)一般都各有其國際背景。他們平時以純技術本領,徘徊於中國各實力派政團的夾縫之間,幹祿公卿,等待僱用。那橫行中國的軍閥們,誰都不敢開罪他們,有時還要倚賴他們來尋找通洋之道呢。在那個時代,中國國內的任何政治派系(包括孫中山和共產黨的革命政權),都不惜喪權辱國,也要盡力尋找國際路線,以奪取政權,或鞏固政權。在民國初年的軍閥時代,知道這項內幕運作的專家,莫過於三朝元老的顧維鈞先生了。他復笥之廣,筆者不知有第二人也。可是顧公本人也捲入其中,未便暢所欲言。然筆者每從旁代為點出,顧公亦微笑頷之,這才是真正的歷史嘛。筆者當年亦曾把他們的故事,儘量加以發掘,並寫入‘顧維鈞回憶錄’的英文原稿。不意,這些故事後來竟被核稿人統統刪除,因為萬頁原文已嫌太長,容納不下題外之言,為之奈何哉?

試比黃留守與彭將軍

上述,袁、唐新內閣的另一特點,便是黃興所主持的所謂南京留守了。近百年來的中國湖南省,出了兩位最為可敬可愛的、偉大的軍人政治家:一個是湘潭彭德懷(一八八九─一九七四);另一個是善化黃興(一八七四─一九一六)。彭德懷在中華民族史上所具有的道德形象,任何共產黨人都不能同他相比。我想這是當今任何中共史家都不會否認的。容當續論之。其實辛亥革命前後的黃興,也有其超人的道德形象。不幸他早死。而其後在國民黨政權中,相繼當權的廣東幫、江浙幫和閩南幫,以及所有國共兩黨的官吏家,都過分的揚孫抑(ignore)黃,而頗欠公平。若論‘歷史地位’,黃不如孫,是理所當然。但是孫、黃之間的距離,則遠沒有國共兩派的歷史家,所拉之長也。曲筆氾濫,埋沒黃公,是很不應該的。今日談談他在‘南京留守’任上的職責,再及其他。

南京留守原是個不堪收拾的爛攤子。辛亥革命雖然只革命了八十三天(從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到一九一二年元旦),也並沒有打過幾場熱戰,但是卻把個處處有啼痕的東南,弄得遍地皆兵。他們都自認為是對革命有功的開國革命軍,自然也包括我們安徽拿兩個鹼鴨蛋就光復了蕪湖的一批革命小將。那時的東南各省是遍地黃花開,你如能聚眾三兩百人,就可自封都督,有時甚至氾濫到一省九督的程度。清軍既不來‘剿’,他們彼此之間為著爭地盤,往往就互相砍殺了。在上海,陳其美殺了陶成章;在長沙,譚延輳�繃私勾鋟澹輝諼浜海�柙�榧偈衷�攬�丈繃蘇耪裎洌�際塹筆備錈�笥�兇韻嗖猩鋇睦�印�

就是這樣有功革命的大小部隊,當時在南京留守管轄之下的總共有三十餘萬人之眾,黃留守,如是個野心家,或生就個軍閥胚子,那他大可乘勢學學袁世凱的‘小站’前科,或蔣介石的‘黃埔’經驗,將這三十萬留守部隊,汰弱留強。提煉十萬精兵為自己的政冶資本,上與袁氏爭半壁河山,下與閻錫山、唐繼堯、陸榮廷同步,列土封疆,做個民國藩鎮、一省軍閥,又誰曰不可?然字習東坡、文宗韓柳、熟讀聖賢之書、高風亮節的大革命家,黃秀才,有所為,有所不為也……。賢明讀者批覽拙文,可能嫌在下對黃大元帥過譽了。實不然也。吾人遍讀近代中國革命史,對我革命先烈,實有由衷之崇拜。試問黃花岡上七十二先烈(其實不止此數),何一而非黃秀才哉?黃君身在前敵,指斷未死,固亦倖存之活烈士也。再看我抗戰八年,前仆後繼之數百萬將士,其死國之慘烈,可勝言哉?朋友,為著民族生存,為著人類公理,我千萬先烈,死且不懼,區區列土封侯之虛榮,美婦醇酒之俗欲,有何足戀?我輩執筆文人,每覺我民族文化只是一大醬缸,骯髒汙染之外,一無可取。果爾,則吾人對上述千千萬萬之烈士聖賢,又何以交代?正因為我民族中也多的是彭德懷、黃興者流的賢人烈士,才能抵銷那些民族敗類、文化渣滓、昏君獨夫、黨棍官僚、土豪劣紳和市儈文痞,而使我民族文化綿延五千年,末嘗騙來騙去,而至於絕代也。言念及此,每於午夜清晨,誠溯舊史,輒至感萬端,有時且垂涕停筆,不能自已。讀者試思,吾人如寫當代史,至‘廬山會議’一節,提到彭德懷被栽贓故事,由於對彭公之同情,而筆端偶帶感情,亦或所難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