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2 / 4)

小說:清史演義 作者:車水馬龍01

。慈禧後不便辯駁,又想同治帝是親生兒子,將來如有大政,總要稟白母后,暗中仍可攬權。當即隨聲附和,下了懿旨。欽天監遵旨擇吉,定於次年正月二十六日舉行,禮部衙門又要敬謹籌備起來。部曹不患沒飯吃。事有湊巧,皇上親政的日子,甫行頒佈,雲南督撫的捷報,陸續奏聞。是時雲貴總督勞崇光,在任病歿,以前任滇撫劉嶽昭升任總督,與巡撫岑毓英合剿回匪。嶽昭坐鎮省中,仍委岑毓英出省剿辦。回酋杜文秀,佔踞大理府城,僭擬王制,附近各郡縣,多被吞併。岑毓英既撫回酋馬如龍,薦任提督,令他招降群回,又聯結雲南苗酋,協攻杜文秀。文秀漸漸窮蹙,所裾各郡縣,次第失去,只剩大理一城,孤危得很。岑軍復四面兜圍,百計攻撲,文秀自知無辜,把子女分寄大司衡楊榮,大經略蔡廷棟家中,託他照顧,自己與妻妾數人,服毒自盡。部下見他將死,舁出城外,投降岑軍。毓英先驗明杜酋正身,梟首示眾,隨問城中情形,知回眾尚有數萬,恐他後來反覆,傳令三日內齊繳軍械,回眾以半年為期,毓英佯為應諾,密令部將楊玉科,選死士數百,同太和縣官入城受降。城外恰嚴布重兵,掘了大坑,專等回眾出迎,玉科入城後,驅回眾出城,可憐回眾無知無識,個個陷入重圍,跌下坑內,被岑軍活活埋死。毓英彷彿李鴻章,玉科彷彿程學啟。楊榮、蔡廷棟,統由岑軍擒住,一律磔死。只有文秀女兒秋娘,與母何氏,逃出城外,孤身隻影,流落天涯,就使有志報讎,究竟是一個女孩子,哪個肯去幫助?延了數年,老母何氏先死,秋娘也玉碎香沈,同歸於盡。只留有一封書信,相傳是秋娘遺墨,小子還約略記得其詞雲:妾,家亡國破之人也。先君子早年,恫滿人之虐,因眾志,倡義旗,保固一方,以待清宴。外抗邊夷,內靜狂寇,比於竇融張軌,豈遑多讓?妾生長深宮,略諳詩禮,亦儼然金枝玉葉也。昊天不弔,苗賊助兇,四十萬人,一齊解甲。先君既抱恨臬路,弱女遂零落天涯。

嗟乎!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所含辛茹苦,苟且偷生者,希冀手屠苗賊之脰,以復不共之仇也。不意薄命人,命薄於紙,輾轉風塵,所遭輒不如意,豈以平生志節猶存,不甘屈下之故耶?秣陵倉猝,滬瀆流離,蹉跎之痛,遂及老母。閒關來粵,乃復逢君。欲述苦衷,難於傾吐。疇昔一夕話,君憶之否?蓋改弦易轍之志,於此決矣。果也雛兒淺躁,入我彀中,不幸詬起禧閨,事機不遂,老賊狡猾,遂動猜疑。記先君子方盛之時,苗賊親來納款,當時妾侍於側,賊遽以奏簫為請,先君愛妾,不欲委之虎口,以少長相遠為詞。彼乃憤怒,中夜斬關而出。釁起於妾,遂致覆祀滅宗。嗟乎!此恥則西江不濯,此恨則萬世不復,哀哉!天下丈夫,惟君尚能垂憐薄命,用敢略述腹心,使君知區區清白身,非甘心作河間婦者也。計書達時,妾魂當散為輕塵,淹為蟲沙久矣。天長地久,蒙恥飲恨,痛如之何!

魂與筆銷,無多贅述!

據這書看來,秋娘的大讎,實是苗酋。苗酋本與杜文秀相聯,因欲求秋娘為妾,被文秀所拒,遂降服岑毓英,滅了文秀。秋娘逃出後,委身柳巷,留意英雄,得了一個如意郎君,仍不能替她報讎,秋娘自己亦不能成事,終至齎志以歿,其間曲折,苦無信史可據,只剩了一鱗一爪,遺傳後世,說來也甚可憐。惟清廷得這捷音,說聖天子洪福齊天,才擬親政,就有云南肅清的好訊息,兩宮太后也非常歡悅。轉瞬間過了殘臘,又是新年,八方昇平,四海無事,宮廷內外,喜氣洋洋,免不得照例慶賀,又有一番忙碌。到了二十日外,又降了上諭數行道:欽奉慈安端裕皇太后、慈禧端佑皇太后諭旨:皇帝寅紹丕基,於今十有二載,春秋鼎盛,典學有成,茲於本月二十六日,躬親大政。欣慰之餘,倍深兢惕。因念我朝列聖相承,無不以敬天法祖之心,為勤政愛民之治。況數年來東南各省,雖經底定,民生尚未乂安。滇隴邊境,及西北路軍用未藏,國用不足,時事方艱。皇帝日理萬機,敬念惟天惟祖宗所以託付一人者,至重且巨。祇承家法,夕惕朝乾,於一切用人行政,孳孳講求,不敢稍涉怠忽。

視朝之暇,仍略討論經史,深求古今治亂之源。克儉克勤,勵精圖治,此則垂簾聽政之初心,所夙夜跂望而不能或釋者也。在廷王大臣等,允宜公忠共矢,勿避怨嫌,本日召見時,業已諄諄面諭。其餘中外大小臣工,亦當恪恭盡職,痛戒因循,宏濟艱難,弼成上理,有厚望焉。欽此。

到了二十六日,兩宮撤簾,同治帝親政,王大臣們,又有一番歌功頌德的賀表。看似挖苦,實是真相。兩宮太后,又加上徽號。東太后加了康慶二字,西太后加了康頤二字。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