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論條辨》。其序有曰,鈐槌活人類證者出,而斯道日茅塞矣。
近之準繩金鎞續焰參注宗印圖經緒論五法手援諸刻,炫奇鬥異,弔詭承訛,逞意簧鼓,任口杜撰,如狂犬吠,如野狐鳴。又曰,更可異者,本無一長,又未夢見條辨,止將尚論篇割裂紛更。稱纘論者,譬之推糞蜣螂,自忘其臭,此書必不能傳。即傳不過供人笑罵塗抹云云。其詆諆是書,不遺餘力。然亦不至如是之甚也。
△《本經逢原》·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璐撰。其書以神農本經為主,而加以發明,兼及諸家治法。部分次第,悉依李氏《本草綱目》,而疏通大義,較為明顯。自序雲:瀕湖博洽今古,尚爾捨本逐末僅以本經主治,冠列於首,以為存羊之意。繆氏仲醇,開鑿經義,迥出諸家之上,而於委曲難明之處,則旁引別錄等說,疏作經言,未免朱紫之混。蓋時珍書多主考訂,希雍書頗喜博辨,璐書則惟取發明性味,辨別功過,使制方者易明雲。
△《診宗三昧》·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璐撰。是書專明脈理。首宗旨,次醫學,次色脈,次脈位,次脈象,次經絡,次師傳,次口問,次逆順,次異脈,次婦人,次嬰兒。其醫學篇有云,王氏《脈經》,全氏《太素》,多拾經語,溷廁雜說於中,偶一展卷,不無金屑入眼之憾。他如《紫虛四診》,《丹溪指掌》,《扌嬰寧樞要》,《瀕湖脈學》,《士材正眼》等,要皆刻舟求劍,案圖索駿之說。夫得心應手之妙,如風中鳥跡,水上月痕,苟非智慧辨才,烏能測其微於一毫端上哉!其言未免太自詡也。
△《石室秘籙》·六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陳士鐸撰。士鐸字遠公,山陰人。是書託名岐伯所傳,張機、華佗等所發明,雷公所增補。凡分一百二十八法,議論詭異。所列之方,多不經見。稱康熙丁卯遇岐伯諸人於京都,親受其法。前有岐伯序,自題中清殿下宏宣秘籙無上天大帝真君。又有張機序,自題廣蘊真人。方術家固多依託,然未有怪妄至此者,亦拙於作偽矣。
△《李氏醫鑑》·十卷、《續補》·二卷(內府藏本)
國朝李文來編。文來字昌期,婺源人。初,休寧汪桓作《醫方集解》、《本草備要》二書,淺顯易明,頗行於世。康熙丙子,文來撮合兩書,條分縷析,分類排纂,以成是書。名曰《李氏醫鑑》,實則汪氏書也。又以雜證及傷寒有未備者,更輯為《續補》二卷。末附桓所作三焦命門辨一篇,稱醫鑑成,請正於桓,詳校差訛,玉成完璧。更授以是篇,附刻卷末。則文來輯是書時,桓尚無恙,與所手定無異矣。
△《醫學彙纂指南》·八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國朝端木縉撰。縉字儀標,當塗人。是書成於康熙丁亥。摘取古今醫書,薈萃成帙。每病之下,先詳脈理,次病因,次現證,次治法,頗為明析。惟於《素問》五運六氣,拘執過甚,未免失於泥古。又第七卷所列醫案,惟載近人治驗,而古法一概不錄。雖醫貴因時,又不免局於目見矣。
△《濟陰綱目》·十四卷(大學士英廉家藏本)
國朝武之望撰。汪淇箋釋。之望字叔卿,自署關中人。淇字澹漪,一字右子,錢塘人。是書所分門目,與《證治準繩》之女科相同,文亦全相因襲,非別有所發明。蓋即王肯堂書加以評釋圈點,以便檢閱耳。
△《保生碎事》·一卷(大學士英廉家藏本)
國朝汪淇撰。是書又名《濟陰慈幼外編》,錄小兒墮地時至七日內醫療之事。
如拭口、斷臍、浴兒、稀痘各法,寥寥數則,大約取其便於檢用,非保嬰之全書也。卷末一條雲,隨有《濟陰綱目》及《慈幼綱目》即鐫行。則是書之成,猶在《濟陰綱目》之前。其《慈幼綱目》自謂即證治準繩之幼科,加以評釋。今未見其本。
△《釋骨》·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沈彤撰。彤有《周官祿田考》,已著錄。是編取《內經》所載人身諸骨,參以他書所說,臚而釋之,中間多所辨正。如謂經筋篇足少陽之脈,循耳後上額角,額字乃頭字之訛。謂曲角之角,經文刊本皆誤作周,據氣府論注改定。謂頷字說文作顄,與頤同訓。顄蓋自口內言之,如從口外言則兩旁為頷,頷前為頤,兩不相假,故《內經》無通稱者。謂或骨之或乃古域字,引《說文》為證。謂齒數奇當為牡,偶當為牝,《說文》、《玉篇》並以牙為牡齒,恐誤。謂曲牙二穴俠口旁四分,王冰以為頰車穴,恐非經義。謂高骨通指脊骨,不專指命門穴上一節。謂膺中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