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1 / 4)

專科始唐昝殷《產寶》,其後有李師聖之《產育寶慶集》,陸子正之《胎產經驗方》。大抵卷帙簡略,流傳亦鮮,自明採摭諸家,提綱挈領,於婦科證治,詳悉無遺。明薛己《醫案》曾以己意刪訂,附入治驗,自為一書。是編刻於勤有書堂,猶為自明原本。前有嘉熙元年自序,稱三世學醫,家藏醫書若干卷,又遍行東南,所至必索方書以觀。其用心亦可雲勤矣。

△《太醫局程文》·九卷(永樂大典本)

宋時考試醫學之制也。其命題有六,一曰墨義,試以記問之博;二曰脈義,試以察脈之精;三曰大義,試以天地之奧與臟腑之源;四曰論方,試以古人制方佐輔之法;五曰假令,試以證候方治之宜;六曰運氣,試以一歲陰陽客主與人身感應之理。考《宋史》,醫學初隸太常寺,元豐間始置提舉判局,設三科以教之,曰方脈科、針科、瘍科。凡方脈以《素問》、《難經》、《脈經》為大經,以《巢氏病源》、《龍樹論》、《千金翼方》為小經,針科、瘍科則去《脈經》而增《三部針灸經》。常以春試,學生願與者聽。迨崇寧間,改隸國子監;分上舍、內舍、外舍。其考試法,第一場問三經大義五道。次場方脈及臨證運氣各二道,針科、瘍科試小經大義三道,運氣二道。三場假令治病法三道。中格高等,為尚藥局醫師以下職。乾道中罷局而存御醫諸科,後更不置局,僅存醫學科。淳熙中又稍變其制焉。此太醫局系紹熙二年後所置,程文以墨義為第一道,較舊制又稍異矣。其裒為一集,不知何人所編,世亦別無傳本。今從《永樂大典》中排纂,得墨義九道,脈義六道,大義三十七道,論方八道,假令十八道,運氣九道,謹厘次為九卷。其文皆通貫三經,及三部針灸之法,暨金石之品,草木之性,辨析精微,足資啟發。蓋有宋一代,於醫學最為留意,自皇祐中於古來經方脈論皆命孫兆、林億、高保衡等校刊頒行,垂為程式。故學者沿波討流,各得以專門名家。

觀於是編,可以見當時討論之詳矣。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十八卷(大學士英廉家藏本)

宋陳言撰。言字無擇,莆田人。是書分別三因,歸於一治,其說出《金匱要略》。三因者,一曰內因,為七情,發自臟腑,形於肢體;一曰外因,為六淫,起自經絡,舍於臟腑;一曰不內外因,為飲食飢飽,叫呼傷氣,以及虎狼毒蟲,金瘡壓溺之類。每類有論有方,文詞典雅而理致簡該,非他家鄙俚冗雜之比。蘇軾《傳聖散子方》,葉夢得《避暑錄話》極論其謬,而不能明其所以然,言亦指其通治傷寒諸證之非,而獨謂其方為寒疫所不廢,可謂持平。《吳澄集》有《易簡歸一序》,稱近代醫方惟陳無擇議論最有根柢,而其藥多不驗;嚴子禮剽取其論,而附以平日所用經驗之藥,則兼美矣。是嚴氏濟生方其源出於此書也。《宋志》著錄六卷,陳振孫《書錄解題》亦同。此本分為十八卷,蓋何鉅所分。第二卷中太醫習業一條,有五經二十一史之語,非南宋人所應見,然證以諸家所引,實為原書。其詞氣亦非近人所及,疑明代傳錄此書者不學無術,但聞有廿一史之說,遂妄改古書,不及核其時代也。

△《產育寶慶方》·二卷(永樂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藝文志》以為郭稽中撰。考陳振孫《書錄解題》,稱濮陽李師聖得《產論》二十一篇,有說無方。醫學教授郭稽中為時良醫,以方附諸論末,遂為完書。則稽中特因師聖所得舊本,增以新方,非所自撰。《宋史》所載,似未見陳氏說也。然稽中所增,合原論共為一卷,與此本不合。以卷首諸序考之,蓋括蒼陳言撰《三因方》,嘗取其方論各評得失,婺醫杜荍因採其所評,附入各條之下,後趙瑩得《產乳備要》,增以楊子建《七說》,合於《產論》為一集。有冀致君者,又掇《御藥院雜病方論》,及《八月產圖》、《體元子借地法》、《安產藏衣方位》綴於其末。是輾轉增益,已非郭氏之舊,特沿其舊名耳。其書世罕傳本。今載於《永樂大典》者得論二十一,陳言評十六,方三十四為一卷;《產乳備要》暨《經氣妊娠》等證方六十二為一卷。其《體元子借地法》,《永樂大典》佚不載,今亦闕焉。案胎教之法,古人所重,賈誼《新書》所引青史氏之說,劉向《列女傳》所記太任育文王之事,尚可見其崖略。惟《產育方藥》則罕專書,《唐書·藝文志》有昝殷《產寶》一卷,始別立一門。今其書不傳,則講妊育者當以是書為最古矣。卷中惟陳言之評標識姓名,餘皆不標為誰說。今以原本體例推之,上卷之方皆出郭氏,下卷娩乳、安產、經氣三條外,殆即楊氏之說,所附方藥,殆即冀致君所採御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