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3 / 4)

正字宗儒,號惠齋,徽州人。即刊此本者也。焦志既題曰《仁齋直指》,附遺方乃惟注楊士瀛撰,則並附遺屬之士瀛,亦未免小誤也。其《傷寒類書活人總括》七卷,焦志不著錄。據《仁齋直指》自序,其成書尚在直指前,此本以卷帙較少,故附刻於後。卷首標題,亦稱朱崇正附遺。然核其全編,每條皆文義相屬,絕無所謂附遺者。惟卷一活人證治賦後有司天在泉圖,五運六氣圖,傷寒脈法,指掌圖,目錄中注一附字耳。或因此一卷有附遺,而牽連題及七卷。或因直指有附遺,而牽連題及此書,均未可定。宋槧舊本既已不存,無從證其虛實,疑以傳疑可矣。

△《急救仙方》·六卷(永樂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其書《宋志》及諸家書目均未著錄。惟焦竑《國史經籍志》載有《救急仙方》十一卷,注云,見《道藏》,亦不言作者為誰。考《白雲霽道藏目錄·太玄部·惻字號》中有《急救仙方》,與《永樂大典》所載合,則焦氏誤倒其文為救急也。瘍醫自《周禮》即自為一科,然傳習其術者多不能通古人之意,是編於背瘡、疔瘡、眼科、痔證四者,所載證治尤詳,蓋作者所擅長在此。

中間如論背瘡條內所載蓮子蜂窠散走流注腎俞諸發,名目猥眾,乃能一一討論,各詳其證之形狀與得病之因,療治之法,條分縷析,為自來瘍科所未及。其疔瘡門內所立追疔奪命湯一方,備詳加減之法,學者苟能觸類旁通,亦足以資博濟之用,非精於是術者不能作也。雖雜瘡雜證諸門稍有闕佚,然綱要具存,正不以不完為病矣。

卷一百四 子部十四

○醫家類二

△《素問元機原病式》·一卷(通行本)

金劉完素撰。完素字守真,河間人。事蹟具《金史·方技傳》。是書因《素問·至真要論》詳言五運六氣盛衰勝復之理,而以病機一十九條附於篇末,乃於十九條中採一百七十六字,演為二百七十七字,以為綱領,而反覆辨論以申之。

凡二萬餘言。大旨多主於火。故張介賓作《景嶽全書》攻之最力。然完素生於北地,其人秉賦多強,兼以飲食醇醲,久而蘊熱,與南方風土原殊。又完素生於金時,人情淳樸,習於勤苦,大抵充實剛勁,亦異乎南方之脆弱,故其持論多以寒涼之劑攻其有餘,皆能應手奏功。其作是書,亦因地因時,各明一義,補前人所未及耳。醫者拘泥成法,不察虛實,概以攻伐戕生氣。譬諸檢譜角牴,宜其致敗,其過實不在譜也。介賓憤疾力排,盡歸其罪於完素,然則參桂誤用亦可殺人,又將以是而廢介賓書哉?張機《傷寒論》有曰,桂枝下嚥,陽盛乃斃;承氣入胃,陰盛以亡。明藥務審證,不執一也。故今仍錄完素之書,並著偏主之弊,以持其平焉。

△《宣明論方》·十五卷(通行本)

金劉完素撰。是書皆對病處方之法。首諸證門,自煎厥薄厥飧洩《月真》脹以及諸痺心疝凡六十一證,皆採用內經諸篇,每證各有主治之方,一宗仲景。次諸風,次熱,次傷寒,次積聚,次水溼,次痰飲,次勞,次洩痢,次婦人,次補養,次諸痛,次痔瘻,次眼目,次小兒,次雜病,共十七門。每門各有總論,亦發明運氣之理,兼及諸家方論,於軒岐奧旨,實多闡發。而多用涼劑,偏主其說者,不無流弊。在善用者訊息之耳。考《原病式》自序雲,作《醫方精要宣明論》一部,三卷十萬餘言,今刊入河間六書者乃有十五卷,其二卷之菊葉法、薄荷白檀湯,四卷之妙功藏用丸,十二卷之蓽澄茄丸、補中丸、楮實子丸皆注新增字,而七卷之信香十方、青金膏不注新增字者,據其方下小序,稱灌頂法王子所傳,並有偈咒。金時安有灌頂法王,顯為元、明以後之方,則竄入而不注者不知其幾矣。卷增於舊,殆以是歟。

△《傷寒直格方》·三卷、《傷寒標本心法類萃》·二卷(通行本)

舊本皆題金劉完素撰。《傷寒直格方》大旨出入於《原病式》,而於傷寒證治議論較詳。前序一篇,不知何人所撰。馬宗素《傷寒醫鑑》引平城翟公宵行遇燈之語,與此序正相合,殆即翟公所撰歟?《醫鑑》又云,完素著《六經傳變直格》一部,計一萬七千零九字。又於《宣明論中集》,緊切藥方六十道,分六門,亦名《直格》。此書有方有論,不分門類,不能確定原為何種。卷首又題為臨川葛雍編,蓋經後人竄亂,未必完素之舊矣。《傷寒標本心法類萃》上卷分別表裡,辨其緩急,下卷則載所用之方。其中傳染一條,稱雙解散、益元散皆為神方。二方即完素所制,不應自譽至此。考完素《原病式》序稱,集傷寒雜病脈證方論之文,目曰《醫方精要宣明論》。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