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部分(1 / 4)

△《天心復要》·三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鮑泰撰。泰,徽州人。是書作於成化中。專言曆法,而於歲實朔策漢已來所定小餘疏密,或增或損之故,茫然不解。徒主四分法,歲三百六十五日三時之整數,分二十四氣。每一氣得十五日二時五刻。參用奇門數五日,滿甲子六十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不及氣策二時五刻,每歲有一候三時之差。奇門於是設立超神接氣置閏,適二十年而閏二十一候,泰乃名之為一致。四致凡八十年,名之為一序。三序凡二百四十年,名之為一限。三限凡七百二十年,名之為一合。十九合凡萬三千六百八十年,名之為一會。又以舊法十九年七閏月為一章之整數八十章,凡千五百二十年,名之為一乘。三乘凡四千五百六十年,名之為一運。三運一萬三千六百年,為一會。此最疏之數,推步家自漢張衡以後,久棄不用,泰粗涉乎此,遂矜為獨得之秘,紛紛創立名目,衍成是書。因附會邵子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二語,以為書名,殊弇陋無足道也。

△《太陽太陰通軌》·(無卷數,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戈永齡撰。永齡,宛平人。正德中官欽天監保章正。是書取元代所輯《大統歷》七政交食通軌,循其法而重演之。原本不題卷數,僅分三冊。蓋其細草稿也。考《明史》載《大統歷》即元《授時歷》,當時測驗,舛異已多,得其全書,猶不足用。此本篇帙殘闕,僅存推算數法,益不足據為定準矣。

△《象緯彙編》·二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韓萬鍾撰。萬鍾,蘄州人。是書成於嘉靖壬辰。採丹元子《步天歌》逐段分釋,併為之圖。以馬氏《通考》所記彗孛客流陵犯之屬分隸各星之下,合三垣二十八宿為三十一條,而五緯附於其後。其自序謂便學者之考索,非有所作。大概與《天元玉曆》相同。蓋當時未睹官本,故又為此裒輯耳。

△《戊申立春考證》·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邢雲路撰。雲路有《古今律歷考》,已著錄。萬曆三十六年戊申,欽天監推十二月二十一日己卯子正立春,雲路立表推之,謂當在二十日戊寅亥初。由元統《大統歷》輕改郭守敬《授時法》,測驗俱差。遂詳為考證,以成此書。蓋其官蘭州時所作也。陶珽《續說郛》亦載此書,但題曰《立春考證》,刪其戊申二字,已為舛謬。又因雲路字士登,遂誤以邢云為地名,刪此二字,但題曰路士登撰,益足資笑噱矣。

△《星曆釋義》·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林祖述撰。祖述字道卿,鄞縣人。萬曆丙戌進士,官至廣西提學僉事。是編上卷為七曜、二十八宿、十干、十二支及年歲載祀、朔弦望晦盈虛閏餘諸條,下卷為二十四氣、七十二候及歲時令節諸條,皆雜引經史及先儒論說以詮解之,故曰《釋義》。然多抄撮舊文,於授時要旨殊無當也。

△《折衷曆法》·十三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明朱仲福撰。仲福,靈壽人。初,元郭守敬作《授時歷》。明洪武中因其書作《大統歷》,而去其上考下求歲實消長之法。是以嘉靖中以大統、授時二歷相較,考古則氣差三日,推今則時差九刻。何瑭、邢雲路、鄭世子載堉諸人,紛紛攻詰,迄無定論。仲福是書,成於萬曆二十二年,用萬曆九年為曆元,折衷二歷強弱之間,以為活法。然大抵勉強牽就,非能密合天行。且授時所定歲實,其小餘為二千四百二十五分,已為不密。以史所載考之,丁丑年冬至在戊戌日夜半後八刻半。又定戊寅冬至在癸卯日夜半後三十三刻,己卯冬至在戊申日夜半後五十七刻,庚辰冬至在癸丑日夜半後八十一刻,辛巳冬至在己未日夜半後六刻。夫一歲小餘二十四刻二十五分,積之四歲,正得九十七刻,無餘無欠,而丁丑至辛巳四年已多半刻。其積算未精,已概可見。仲福步日躔術乃定日平行一度躔周為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會,仍是後漢時四分最疏之率。是名為折衷授時、大統二法,實較二法為尤舛矣。

△《緯譚》·一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明魏濬撰。濬有《易義古象通》,已著錄。此書首題曰拙存齋筆錄,而子目則曰緯譚,蓋其劄記之一種也。首論太一三式源委,次括元,次太陽鬥建陰陽南北,次干支納卦,次干支內藏,次五行十二變,次六合取義。皆引援質證,斷以己意。中極詆利瑪竇天論為荒唐,末又附記萬曆、天啟時推步之訛,凡十三事。

然觀其以朔方交趾北極出地論中國據地之大小,則知度而不知裡。又謂交趾二月初三日日未昏而新月乃在天心,與夫夜觀北極在子分者,則其國當居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