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實非深知曆法者也。
△《宣夜經》·(無卷數,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柯仲炯撰。仲炯始末未詳。是書前有崇禎元年自序,謂宣夜本諸帝堯,即羲和所授。其後失傳,因作此以復其舊。且歷詆丹元子、李淳風、僧一行等之變更古法,其說絕無根據。又分中宮宣夜、南宮宣夜、東宮宣夜、北宮宣夜、西宮宣夜諸名,尤為荒誕。至於每星之下,必引經文以釋之,若河鼓謂之牽牛,證以執牛耳。雞二星,證以春官雞入夜呼旦。亦類皆割裂經傳,以助其無稽之談也。
△《九圜史圖》·一卷、附《六匌曼》·一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趙宧光撰。宧光有《說文長箋》,已著錄。又著有《圖志譜考辨說》六部,此書即六部之一也。其圖曰三儀,謂日月星也。曰須镾,謂四大州也。曰六合平,即以四州之地平鋪而觀之,曰六匌轉,即以四州之地從地球兩面觀之。
曰北極出地,從句陳大星與北極五星之間作識以為北辰。曰合朔遠近,謂衡嶽和林鐵勒北海諸處時刻不同也。曰春秋晝夜,謂日南日北早晚不一也。惟北極一圖與渾天儀合,餘皆摭拾陳編,參以浮屠之說。其六匌曼則泛論天地之廣,荒誕不經,益無可徵驗矣。
△《蓋載圖憲》·一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明許胥臣撰。胥臣有《禹貢廣覽》,已著錄。是書以天圖為蓋,地圖為載,大意以天文藉圖不藉書,其所錄圖一十有七曰全儀,乃子午、地平、黃赤道所由分也。曰日出日入遠近,乃南海、北海、應天、順天、嶽臺、平陽之同異也。曰紫微垣見界諸星。曰黃赤道見界諸星。星二十六宿佔度。曰赤道北見界諸星。曰赤道南見界諸星。曰黃道北見界諸星。曰黃道南見界諸星。擬堯典四仲中星,附萬曆四仲中星,其餘則各案垣次為圖,而以《步天歌》分綴於下。末繪地輿全圖,皆案度計宮。然其天圖皆出於湯若望,自有崇禎《新法曆書》,亦無庸覆載。其地圖則粗分疆界,多失其實,亦無可採焉。
△《天官翼》·(無卷數,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董說撰。說有《易發》,已著錄。是編以章蔀紀元、元會運世立論,謂歷數出於卦爻,頗譏漢太初,三統之失。所列恆星過官,年幹入卦二表,以星次遞相排比,至帝堯甲子適值張、心、昴、虛居四仲之中,與堯典中星相合,遂據以為上溯下推之證。然天形轉運,積歲恆差,始自秒分,漸移度數,其遷流之故甚微。算家測驗星躔,隨時修改,尚往往有過疏過密之虞,不能與天行相應。說作是書,不著步算贏縮之法,但以長曆遞推,恐未免刻舟求劍也。
△《天經或問後集》·(無卷數,福建巡撫採進本)
國朝遊藝撰。藝有《天經或問前集》,已著錄。是編復發明天象以廣所未備。
首述前人曆法及七政行度,末舉雜氣、雜象、神怪變幻出於常度之外者,一一辨正,衷之以理。雖其說間有可採,而出於臆斷者頗多,未可據為典要,不及其前集之謹嚴也。
△《璇璣遺述》·七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揭暄撰。暄字子宣,江西廣昌人。是書一名《寫天新語》。言天地大象,七曜運旋,兼採歐邏巴義,雜以理氣之說。康熙己巳,嘗以草稿寄梅文鼎。文鼎抄其精語為一卷,稱其深明西術,而又別有悟入。又稱其謂七政小輪皆出自然,亦如盤水之運旋,而周遭以行疾而生漩渦,遂成留逆一條,為古今之所未發。今觀其全書,大抵與遊藝《天經或問》相表裡。然藝書切實平正,詞意簡明,暄則持論新奇,頗傷龐雜。其考歷變,考潮汐,辨分野,辨天氣地氣所發育,方以智嘗謂其於易道有所發明。然如論日月東行如槽之滾丸,而月質不變。又謂天堅地虛,舊蛋白蛋黃之喻徒得形似,而喻為餅中有餅。其說殊自相矛盾。至五星有西行之時,日月有盈縮之度,雖設譬多方,似乎言之成理,而揆以實佔,多屬矯強,均不足據為典要也。
△《秦氏七政全書》·(無卷數,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秦文淵撰。文淵爵裡未詳。書凡八冊。第一冊論天行地體經緯交錯之大象,以及七政交食步算之大端,謂之經天要略,亦稍附勾股、開方、重測諸法。
二冊言歲差及各表用法,謂之七政諸表說。三冊以下全取成數,分條臚列,統謂之二百恆年表。考二百恆年表本前明徐光啟等所集,載在《新法曆書》中,文淵不過採掇其法,參以己意,遂據以為推步之譜。蓋其時曆法初變,測驗猶疏,故所見止於如是也。今《御製曆象考成》,凡《新法曆書》之詳而有據者,俱經引入。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