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部分(2 / 4)

,共成八八六十四。自系以辭,文多詰屈。又好用僻字,難以猝讀。及究其傳注音釋,乃別無奧義,以艱深而文淺易,不過效《太玄》之顰。宋紹興中,臨邛張行成以蘇、李二氏徒言其理,未知其數,復遍採《易》說以通其旨,著為《總義》。元嵩書《唐志》作十卷,今本五卷,其或並或佚,蓋不可考。楊楫序稱,大觀庚寅,前進士張昇景初,攜《玄包》見遺,曰自後周曆隋、唐,迄今五百餘載,世莫得聞。頃因楊公玄素內翰傳秘閣本,俾鏤版以傳。

然此書《唐志》、《崇文總目》並著錄,何以雲五百餘年世莫得聞?王世貞疑為依託,似非無見。今術數家從無用以占卜者,徒以流傳既久,姑錄存之。行成書《玉海》作二卷,與今本合,與《玄包》本別著錄。然考昇子張洸跋,已稱以行成《疏義》與臨邛韋漢卿《釋音》合為一編,則二書之並,其來已久。毛晉刊版,蓋有所本,今亦仍之。其《釋音》漏題漢卿名,則晉之疏耳。

△《潛虛》·一卷、附《潛虛發微論》·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宋司馬光撰。光有《溫公易說》,已著錄。是編乃擬《太玄》而作。晁公武《讀書志》曰:此書以五行為本,五行相乘為二十五,兩之為五十。首有氣、體、性、名、行、變、解七圖,然其辭有闕者,蓋未成也。其手寫草稿一通,今在子建侄房。朱子跋張氏《潛虛圖》亦曰:範仲彪炳文家多藏司馬文正公遺墨,嘗示予《潛虛》別本,則其所闕之文甚多。問之,雲溫公晚著此書,未竟而薨,故所傳止此。近見泉州所刻,乃無一字之闕,始復驚疑。讀至數行,乃釋然曰,此贗本也。其說與公武合。此本首尾完具,當即朱子所謂泉州本,非光之舊。又公武言氣、體、性、名、行、變、解七圖,熊朋來則言《潛虛》有氣圖,其次體圖,其次性圖,其次名圖,其次行圖,其次命圖,其目凡六。而張氏或言八圖者,行圖中有變圖,解圖也。是命圖為後人所補。公武言五行相乘為二十五,兩之為五十,而今本實五十五行,是其中五行亦後人所補,不止增其文句已也。吳師道《體部集》有此書後序,稱初得《潛虛》全本,又得孫氏闕本,續又得許氏闕本,歸以參校,用朱子法,非其舊者,悉以朱圈別之,然其本今亦不傳。林希逸嘗作《潛虛精語》一卷,今尚載《鬳齋》十一稿中,凡所存者,皆闕本之語,而續者不載,尚可略見大概。然於闕本中亦不全取,究無以知某條為贗本,蓋世無原書久矣,姑以源出於光而存之耳。陳淳譏其所謂虛者,不免於老氏之歸。要其吉臧平否兇之佔,以氣之過不及為斷,亦不失乎聖賢之旨也。張敦實論凡十篇,據吳師道後序,則元時已附刻於後,今亦並存。敦實,婺源人。官左朝奉郎監察御史。其始末無考。考《太玄經》末有右迪功郎充浙江提舉鹽茶司幹辦公事張實校勘字,疑即一人。或南宋避寧宗諱,重刻《太玄經》時刪去敦字歟?是不可得而詳矣。

△《皇極經世書》·十二卷(通行本)

宋邵子撰。據晁說之所作《李之才傳》,邵子數學本於之才,之才本於穆修,修本於种放,放本陳摶。蓋其術本自道家而來,當之才初見邵子於百泉,即授以義理、物理性命之學,《皇極經世》蓋即所謂物理之學也。其書以元經會,以會經運,以運經世。起於帝堯甲辰,至後周顯德六年己未,凡興亡治亂之跡,皆以卦象推之。厥後王湜作《易學》,祝泌作《皇極經世解起數訣》,張行成作《皇極經世索隱》,各傳其學。《朱子語錄》嘗謂自《易》以後,無人做得一物如此整齊,包括得盡。又謂康節《易》看了,都看別人的不得。其推之甚至。然《語錄》又謂《易》是卜筮之書,《皇極經世》是推步之書。經世以十二闢卦管十二會,繃定時節,卻就中推吉凶消長,與《易》自不相干。又謂康節自是易外別傳。

蔡季通之《數學》亦傳邵氏者也,而其子沈作《洪範皇極》內篇,則曰以數為象則畸零而無用,《太玄》是也。以象為數則多耦而難通,《經世》是也。是朱子師弟於此書亦在然疑之間矣。明何瑭議其天以日月星辰變為寒暑晝夜,地以水火土石變為風雨露雷,涉於牽強。又議其乾不為天而為日,離不為日而為星,坤反為水,坎反為土,與伏羲之卦象大異。至近時黃宗炎、朱彝尊,攻之尤力。夫以邵子之占驗如神,則此書似乎可信,而此書之取象配數,又往往實不可解。據王湜《易學》所言,則此書實不盡出於邵子。流傳既久,疑以傳疑可矣。至所云學以人事為大,又云治生於亂,亂生於治,聖人貴未然之防,是謂《易》之大綱,則粹然儒者之言,非術數家所能及。斯所以得列於周、程、張、朱間歟?

△《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