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1 / 4)

託言沈約所撰,實詭立稱號,本無其人,未免失之稍雜。然載籍既有此姓,刪之反有掛漏之譏。

過而存之,亦不足為累。每句之下,各注其受氏之源,與歷代知名之士,必一一標所據之書,尤為詳密。篇末有自跋一章,以歐陽修《州名急就篇》自比。修書今載《居士集》中,字數無多,亦無註釋,實不及此書之善。其跋亦作韻語,舊本遂誤合於正文。考應麟所作《爾雅翼序》,即用此體。蓋馬融《廣成頌序》之支流,與本書實不相屬。今離析書之,庶不失應麟之意焉。

△《六帖補》·二十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宋楊伯嵓撰。伯嵓有《九經補韻》,已著錄。是編以增補白居易《六帖》、孔傳《續六帖》所未備,凡二十類。中多割引宋人詩句,徵事頗不詳賅。蓋二書所有即不復見。又書中所載古事多不著出典,未免嫌於無徵。然虞世南《北堂書抄》即已多如此,《六帖》復往往有之,蓋因仍舊例,未及改作,其失亦有由也。

呂午序稱其能知雲璈字出《太平廣記》,然《廣記》實引漢武內傳。伯嵓不舉本書而但舉類書之名,知其學亦捃摭之功,故往往不得事始。特其於白、孔二家拾遺補闕,不為無功,而宋代逸事遺文亦頗藉以有考。視明代類書,餖錚�薹氛擼�躺形��乓印�

△《韻府群玉》·二十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宋陰時夫撰。其弟中夫注。案黃虞稷《千頃堂書目》雲:陰幼遇一作陰時遇,字時夫,奉新人。數世同居。登宋寶祐九經科。入元不仕。其兄中夫名幼達,據此,則時夫乃幼遇之字,而中夫又時夫之兄,與世所傳不同,當必有據。然舊刻皆題其字,未詳何義也。昔顏真卿編《韻海鏡源》,為以韻隸事之祖,然其書不傳。南宋人類書至多,亦罕踵其例。惟吳澄《支言集》有張壽翁《事韻擷英序》,稱荊公、東坡、山谷始以用韻奇險為工。蓋其胸中蟠萬卷書,隨取隨有,儻記誦之博不及前賢,則不能免於檢閱。於是乎有《詩韻》等書,然其中往往陳腐云云。

是押韻之書盛於元初,時夫是編,蓋即作於是時。康熙中,河間府知府徐可先之婦謝瑛,又取其書重輯之,名《增刪韻玉定本》。今書肆所刊皆瑛改本。此本為大德中刊版,猶時夫原書也。明成祖頗喜其書,故解縉大庖西封事稱陛下好觀《韻府雜書》,鈔輯穢蕪,略無文彩。曹安《讕言長語》亦曰,《韻府群玉》亦收之博矣,其中正要緊者漏之。如足字欠管寧濯足,柵字欠青溪柵、蘇峻攻青溪柵卞壼拒之,高熲殺張麗華於青溪柵。二字尚失之,則其他可知也。云云。今以《欽定佩文韻府》考之,陰氏之所漏,寧止於是。安之所舉,如一葉一花,偶然掇拾,未睹夫鄧林之茂蔚也。然元代押韻之書,今皆不傳,傳者以此書為最古。

又《今韻》稱劉淵所並,而淵書亦不傳世。所通行之韻,亦即從此書錄出,是《韻府》、《詩韻》皆以為大輅之椎輪。將有其末,必舉其本。此書亦曷可竟斥歟。

△《翰苑新書前集》·七十卷、《後集上》·二十六卷、《後集下》·六卷、《別集》·十二卷、《續集》·四十二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據明陳文燭序,亦但稱為宋人。今別有刊本,題宋謝枋得撰者,坊賈所贗託也。文燭序稱是書舊無傳本,慈溪袁煒為大學士時始從內閣錄出,而日久佚其首卷。後得華亭徐階所錄本,乃足成之。其書分前、後、別、續四集,疑未必出一人之手。《前集》皆為書啟之用,自一卷至六十卷皆以職官分目,下至鹽官、酒官之類,亦皆備載,六十一卷至七十卷則以家世、閥閱、座主、門生之類分目,每門之中,皆冠以歷代事實,次以宋朝事實,次以自敘,次以旁引,次以群書精語,次以前賢詩詞,次以四六警語。《後集》止備表箋之用,一卷至十九卷以大典禮分目,而附以謝恩陳乞;二十卷至二十六卷則錄宋代表箋之文。

《後集下》一卷至五卷為類姓;六卷則惟列發舉、詞科、入學三目,蓋補《前集》之遺。《別集》皆錄宋人劄狀、致語、朱表、表文、青詞、疏語、冊文、祝文、祭文之屬,其劄子以五提頭、七提頭、九提頭分目,蓋當時之式,其朱表則青詞類也。《續集》錄宋人書啟,一卷至二十三卷以官分目,二十四卷至四十二卷以事分目,又以廣《別集》未備之體耳。其書本為應酬而作,惟取便檢用,不免傷於繁複。而於宋代典故事實,最為賅備,披沙揀金,往往見寶。較孔傳《續六帖》之類,反為有資考證也。

卷一百三十六 子部四十六

○類書類二

△《純正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