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部分(1 / 4)

曰射法,曰拳經,曰諸器,曰旌旗,曰守哨,曰水兵。各系以圖而為之說,皆閱歷有驗之言,故曰《紀效》。其詞率如口語,不復潤飾。蓋宣諭軍罰,非如是則不曉耳。或問第一條雲:開大陣,對大敵,比場中較藝,擒捕小賊不同。千百人列陣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後,只是一齊擁進。轉手皆難,焉能容得左右動跳;一人回頭,大眾同疑,焉能容得或進或退!可謂深明形勢,不為韜略之陳言。第四篇中一條雲,若犯軍令,便是我的親子侄也要依法施行。厥後竟以臨陣回顧,斬其長子。可謂不愧所言矣。宜其所向有功也。

──右“兵家類”二十部,一百五十三卷,皆文淵閣著錄。

卷一百 子部十

○兵家類存目

△《握機經》·三卷、《握機緯》·十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曹允儒撰。允儒字魯川,太倉人。是書首載風后古文一十九字,次載太公望增衍三百六十五字,次載宋阮逸所撰《李衛公問對》中六十七字,採輯諸家註釋,於衡衝風雲諸陣,皆繪為圖,凡三卷。又以《孫子》十三篇、《吳子》六篇為《握機緯》。《孫子》輯諸家訓釋,凡十三卷。《吳子》惟用劉寅注,凡二卷。

考《千頃堂書目》有元人《孫子握機緯》十三卷,劉寅《吳子握機緯》二卷,書名卷數與此書一一相合,其即得此書之殘本,誤為標目歟。據王世貞序,稱崑山明齋王氏與念菴羅公荊川唐公因倭變,力研窮之,而以其說盡授之魯川曹君。曹君向與戚大將軍商之,戚深以為然,數數向予稱道之云云。則確非元人及劉寅作矣。然以孫、吳二子加以緯名,亦殊杜撰。二子之書,各明一義,與握機不相發明也。

△《握機經解》·一卷(山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撰。字始旦,絳州人。是編據《李衛公問對》,以《握機經》三百八十四字皆太公增衍之文,因捃摭往說,並攄己見為之集註。考《李衛公問對》三卷,本宋阮逸偽撰,乃據以定此書為太公之文,殊不足信。

後附增衍《握機經》六十八字,自注雲:相傳宋阮逸擬作。則亦明知其偽矣。

△《太公兵法》·一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案此書首列天陣、地陣、人陣之名,其說出於《六韜》。而風雲、日星等佔皆以七言詩句為歌訣,辭甚鄙俚。其偽託不待辨也。

△《孫子參同》·五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此本不知何人所輯。前有凡例,又有萬曆庚申吳興松筠館主人序,亦不署姓名。其板用朱、墨二色,與世所稱閔版者同,疑為烏程閔氏刻也。所採註釋,列曹操、李筌、杜牧、王晳、張預、賈林、梅堯臣、陳皞、杜佑、孟氏、何氏、解元、張鏊、李材、黃治徵十五家。所採批評,列蘇洵、王圻、唐順之、王世貞、陳深、李贄、梅國楨、焦竑、郎文煥、陸宏祚十家,而卷中不盡見。卷中所見如茅坤、王鏊之類,卷首又不列名。其凡例稱卓吾子以《吳子》、《司馬法》、《李靖問答》、《六韜》、《三略集》其品類,分列十三篇後,今悉總之。又稱今旁集諸書,廣採事實,以補前人所未備。又稱批點悉系鳳洲、了凡原筆,而評則蘇、王諸家並存。又稱卓吾參同具載叢書中,原有梅司馬評點,並不擅改。所言輾轉糾紛,無從得其端緒。蓋坊賈湊合之本,故漫無體例如是也。

△《孫子匯徵》·四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鄭端撰。端有《政學編》,已著錄。考《孫子》十三篇舊注,見於史志及諸家書目者,今多不傳,傳者亦多散見諸書,罕專家之完本。端此編彙集眾說,兼採古來談兵之言,足與《孫子》發明者,附錄於各句之下,頗為詳備,然徵引太冗。如作戰篇公家之費節,注內所錄車馬器械之論,於車則全載《考工記》,於馬則悉引《相馬經》,於弓矢、戈戟、牌棒、鈀鐵等類則縷陳演習攻打之法。

極其瑣細,亦博而不精者也。其書每卷皆標曰《孫武子集解廣義》,而端自序則又題曰《孫子匯徵》,未詳二名孰先孰後,今姑從端自序之名焉。

△《十六策》·一卷(永樂大典本)

此本載《永樂大典》中,舊題漢諸葛亮撰。考亮著作,陳壽《三國志》詳列於傳後,初無是書之名,故晁公武《讀書志》疑附託者所為。又晁志曰:有序稱謹進便宜十六事,是尚有偽撰亮序文。今本不載,而末有李革跋雲,泰和五祀中秋日,閱圖書,得此集,因錄一本,既竟而題於此。革字君美,河津人。登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貞祐中為吏部尚書。蓋晁氏所據宋人本,此則金人本耳。又晁氏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