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部分(2 / 4)

六曰治民,今本作治人;十二曰治亂,今本作治政;十六曰陰察,今本作陰誡。

亦小小異同,然皆不足究詰也。

△《將苑》·一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舊本題漢諸葛亮撰。前有明僉都御史寧仲升序,謂出於士人周源所藏。考此書諸家不著錄,至尤袤《遂初堂書目》乃載其名,亦稱亮撰,蓋偽書之晚出者。

又明焦竑《經籍志》更有亮《心書》、《六軍鏡》、《心訣》、《兵機法》諸書,益為依託。蓋宋以來兵家之書,多託於亮;明以來術數之書,多託於劉基。委巷之談,均無足與深辨者耳。

△《心書》·一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舊本題漢諸葛亮撰。書中皆言為將用兵之法。陶宗儀《說郛》作《新書》。

明弘治間,關西劉讓鋟之於木,始改名《心書》,附以出師二表。嘉靖中,夔人張銳重刊,增入夔門圖,前載讓序,後有鄖鄉進士寇韋跋,皆以為真出於亮。考五十篇內之文,大都竊取《孫子》書而附以迂陋之言,至不足道。蓋妄人所偽作,又出於《將苑》之後也。

△《兵要望江南歌》·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是書詳述兵家占候凡三十二門,各以望江南詞括之。《崇文總目》題武安軍左押衙易靜撰,蓋唐人也。晁公武《讀書志》則稱舊題黃石公以授張良,其妄殆不待辨。此本又題唐李靖撰。案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詞本李德裕為亡妓謝秋娘作,則其調起於中唐。世傳《海山記》,隋煬帝作望江南八闋,實出偽託。

靖在唐初,安得預製是詞?推厥所由,蓋以望江南調始德裕,德裕實封衛國公,言兵者多稱靖,靖亦封衛國公,此書以望江南談兵,遂合兩衛公而一之耳。末附李淳風佔風法、諸葛亮氣候歌,前有梁禎明三年安邱劉鄩序,均詞意凡鄙,亦偽託也。

△《武經體注大全會解》·七卷(內府藏本)

國朝夏振翼撰。振翼字遯門,蕪湖人。《孫子》等七書,武科用以試士,故相傳謂之武經。振翼因依《五經講章》例,作體注以訓釋之,冠以胡秉中《射學摘要》一篇。蓋坊間通俗之本也。

(謹案《四庫》編纂之例,凡注古書者仍以古書之時代為次,則此書當列《孫子匯徵》後。然七書合為一編。實始於宋元豐中,又與自為一書者不同,故今移冠宋人兵書之前。)

△《將鑑論斷》·十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舊本題宋戴少望撰。考沈光作《戴溪岷隱春秋傳》序稱其字曰少望,則此書當為溪作。然溪以淳熙五年登第,開禧中尚官資善堂說書。而此書自序題紹興辛酉,為高宗十一年,下距其登第之歲三十八年,距開禧元年更六十五年,溪不應如是之老壽。疑別一人,其名偶與溪字同也。是書採輯古來善用兵者,始於孫武,終於郭崇韜,凡九十三人,各以時代為次。每人之下,皆以一語標目,評其得失,而反覆論其所以然,大抵多為南渡後時事而發。如第一條詆孫武之徒能滅楚,終於恃強以亡吳,蓋隱以比金兵破汴之事。第二條稱范蠡能復吳仇,為春秋大夫第一,則又隱激諸將恢復之心。而耿弇一條,竇憲一條,尤三致意焉。然大旨主於尚仁義,賤權謀,尊儒者,抑武臣,至以能讀《三略》之書者始可以立功,則又衣冠而拯焚溺,與南渡事勢迥乎不合矣。此本為宋麻沙版,明武定侯郭勳嘗重刻之。前有正德十年達賓序,題曰《將鑑博議》,與宋版不同。考《永樂大典》已引為《將鑑博議》,則其來久矣。

△《江東十鑑》·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宋李舜臣撰。舜臣字子思,井研人。乾道三年進士,官成都府教授,擢宗正寺主簿。事蹟具《宋史》本傳。是編蒐輯江東戰勝之跡,上起三國,下至六朝,共得十事:一曰周瑜赤壁之戰,二曰祖逖譙城之戰,三曰褚裒彭城之戰,四曰桓溫灞水之戰,五曰謝玄淝水之戰,六曰劉裕關中之戰,七曰到彥之河南之戰,八曰蕭衍義陽之戰,九曰陳慶之洛陽之戰,十曰吳明徹淮南之戰。皆先敘其事,次加論斷。蓋宋自高宗南渡,偏據一隅,地處下游,外臨勍敵,岌岌乎不能自保,故舜臣特作此編,以勵戰氣。然自古以來,無以偏安江左而能北取中原者。舜臣徒為大言,未核事勢也。明姚廣孝等編緝《永樂大典》,特錄其書,殆以廣孝吳人,故藉以誇鄉邦之形勝。又成祖詔修是書之時,猶在南都,故廣孝等遷就其說。

不知明太祖之得天下,實緣起於江北,與漢高祖略同。又以崛起方新之氣,乘元綱縱弛,盜賊蜂起之後,故席捲長驅,混一海內,非地形可據之故也。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