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貫堂餘譚》·六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裘若宏撰。若宏字任遠,新建人。康熙丙子舉人。是書多記舊聞,隨事論斷,或意所未盡,則本條之下更綴餘論以申之。凡分五類,一曰譚史,二曰譚學,三曰譚詩文,四曰清譚,五曰雜譚。記其鄉人之事為多。
△《東山草堂邇言》·六卷(戶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國朝邱嘉穗撰。嘉穗有《考定石經大學經傳解》,已著錄。是編乃其劄記之文,分經史、性命、學問、政教、見聞、詩文六門。大抵好為論辨,而考據甚疏。
其有婦人焉一條,以婦字為媯字之訛,指為陳胡公滿,絕無典據。其古文韻語一條,謂《中庸》仲尼祖述堯舜一章為隔句用韻,乃孔子贊,如武字土字已見今韻上聲七麌,他如幬字悖字化字大字音皆相近,想古韻可通用,惟如日月之代明,明字乃平聲,不可假借,或當葉作暮字,其說乖謬,託之夢中神授,尤為怪誕。其三年喪辨一條,謂古禮實三十六月,不知唐王玄感已有此說,為先儒所駁。至謂此說出《魯詩世學》,系宋本,今坊中無之,是並豐坊不知為何代人也。
哀梨一條,謂哀字非姓非地,殊不可解,當作袁字,是並《世說新語》未考也。
至魚符一條,謂我朝因前明之制,凡朝參官給牙牌懸於腰間,以通禁門,更為草野傳聞之語。蓋其著書大旨,在於講學,而又好奇嗜博,雜及他事,違才易務,故踳駁如斯。至五卷見聞一門,全類小說。六卷詩文一門,多論八比。尤與全書不類也。
△《蓉槎蠡說》·十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國朝程哲撰。哲字聖跂,歙縣人。此編前有王士禎序,稱其抱博辨之才,具論斷之識,無雷同剿說之弊。然其書雜掇瑣聞,不甚考證。大抵皆才士聰明語耳。
△《道驛集》·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祖年撰。祖年字申伯,湯溪人。是集其所自編,凡再易刊版乃定。卷一曰正學闡微,泛論《四書性理》諸書。卷二曰正史闡微,大致似胡寅《讀史管見》。卷三曰雜文提要,卷四曰雜著提要,大抵多講學之語。祖年自稱張栻二十世孫,故力辨張浚殺曲端事,說《論語》、《孟子》皆主栻說。而於明英宗免聖賢后裔差役一事,尤頌美不置雲。
△《讀書隨記》·一卷、《續記》·一卷、《剩語》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自題曰湖上逸人。又署上章攝提格,為庚寅歲,相其版式,蓋康熙中所刊也。其書皆摘錄經史中語,而以己意論斷之,然無所發明。《剩語》為詩賦小詞數十首,於句下各加箋註,亦無可採。
△《卮壇對問》·六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江德中撰。德中有《西粵對問》,已著錄。是書首卷論支幹及日月星雲之事,二卷以下則雜論經史。其自序雲,斯編紀事,初詳甲子,譜年也。間存姓氏,慎交也。今覆審是書所載,與二語絕不相應,疑已經他人刪訂,非其原本矣。
△《經史慧解》·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蔡含生撰。含生字天度,蕭山人。其自署稱固陵者,即今蕭山縣西興地也。是書雜取經史事蹟人物各著論一篇,凡二百二十一首。其文縱橫辨難,頗似毛奇齡。好為異說亦似之,然博贍不及也。末一篇論孟子,謂孟子之徒如萬章、公孫丑輩,其言鄙悖淺俚,而惜己不遇孟子。謂僕無從受,孟子無可授,其為不遇則均,其高自位置,又甚於奇齡。二人生同邑里,或亦聞風而興,變本加厲歟。
△《任菴語略》·(無卷數,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王建衡撰。建衡有《讀史辨惑》,已著錄。是編乃其筆記之文,不分卷數,但錄為上下二冊。自述性喜讀書,儲藏甚富。今觀其上冊所論,皆商濬《稗海》所載,下冊所論,皆陶宗儀《說郛》所載也。
△《嶺西雜錄》·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孝詠撰。孝詠字慧音,吳縣人。自序題彊圉大荒落之歲,當為乾隆二年丁巳,其時《舊唐書》猶未刊刻頒行,故孝詠有重刊之議也。是書乃孝詠客遊廣西時作,其中頗紀粵事,而所考證議論,無關於粵者甚多。蓋以成於嶺西而名,非記其風土也。孝詠猶及與朱彝尊等遊,故耳目濡染,所言往往有根柢。其中如評李贄、屠隆、祝允明皆極確當,其論徐炯注《李商隱文集》,程嬰、公孫杵臼事未詳左氏記趙武事,與《史記》全殊,失之不考。其欲以《山海經》、《老子》、《莊子》、《楚詞》、《水經》為十三經羽翼,則文人好異之談,又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