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程正揆撰。正揆字端伯,孝感人。前明崇禎辛未進士,官尚寶司卿。入國朝授光祿寺丞,官至工部侍郎。是編乃其讀書劄記,議論考證,兼而有之,間出新意,而頗不免踳駁。如以武王上祭於畢為畢星,引《蘇竟傳》為證,未免牽合。論聯句詩二條,一以為始於柏梁,一以為起於式微,一書之中,自相矛盾。
又解杜甫《丹青引》,據先帝天馬玉花驄句,以為至尊含笑,圉僕惆悵,乃深譏肅宗不軫羹牆之念,而斥舊說之非。則不考明、肅、代三朝受終年月,而臆為穿鑿,尤固於說詩矣。
△《見聞記憶錄》·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餘國楨撰。國楨字瑞人,別號劬庵,遂安人。前明崇禎庚辰進士,官富順縣知縣。是編乃其入國朝以後家居所作。自序稱生平卷帙,盡佚兵火,偶舉所憶,惝恍都如夢境。後其子中恬分為五卷:曰記文,曰記人,曰記物,曰記異,曰雜記。本隨筆纂錄之本,大抵皆明末瑣事,間涉荒誕,無關考證。又所作雜文並廁其中,亦非得體。
△《餘菴雜錄》·三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國朝陳恂撰。恂字子本,本姓曹,海鹽人。前明崇禎壬午舉人。是書雜說經義詩文,兼載碎事。其論禹治水順行一條,全攘鄭樵之說,不言所自。其引伊世珍《嫏嬛記》一條,以範睢裹足不入秦語為女子纏足之證,亦失之不經。
△《冬夜箋記》·一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王崇簡撰。崇簡字敬哉,宛平人。前明崇禎癸未進士。入國朝補選庶吉士,官至禮部尚書。是編成於康熙乙巳,皆其隨筆劄記之語。所述格言,多先儒名論,亦間摘錄古事及同時耳目所見聞。然徵引舊聞,皆不載其出典,亦或偶然記憶未真。如伯夷、叔齊姓名一條,雲出《呂氏春秋》及《韓詩外傳》,今二書並無此文。案《論語疏》所引乃出《春秋·少陽篇》也。
△《樗林三筆》·五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魏裔介撰。裔介有《孝經注義》,已著錄。是書分三種。樗林閒筆一卷,樗林偶筆二卷,樗林續筆二卷。閒筆所載多息心養生之論,偶筆上卷多講學之語,下卷皆論史事,續筆則援引先儒,間參己見,亦頗及明季時事。裔介以講學名,而是編多以二氏為宗,殆不可解。至續筆內稱楊嗣昌起復入都,白帢布袍,所過驛傳蔬粳而已。剿殺流賊,不遺餘力。襄陽之破,鬱郁而死云云。未免為之迴護,則亦不盡公論矣。
△《雕邱雜錄》·十八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梁清遠撰。清遠字邇之,號葵石,真定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吏部侍郎。是編十有八卷,卷立一名。一曰眠雲閒錄,二曰藤亭漫鈔,三曰情話記,四曰巡簷筆乘,五曰臥痾隨筆,六曰今是齋日鈔,七曰閉影雜識,八曰採榮錄,九曰飽卿談叢,十曰過庭暇錄,十一曰東齋掌鈔,十二曰予寧漫筆,十三曰晏如筆記,十四曰西廬漫筆,十五曰晏如齋檠史,十六曰耳順記,十七曰嗇翁檠史,十八曰休園語林。皆隨時筆記之文。大抵雜錄明末雜事及真定軼聞,頗多勸戒之意。
惟末年尤信修煉之說,亦間涉釋氏,至謂《心經》是古今第一篇文字。蓋禪學、玄學、明末最盛,清遠猶沿其餘風也。間有考證,然不甚留意。如九卷載李屏山所作《西嵓集》序,稱李義山喜用僻事,下奇字,晚唐人多效之,號西昆體,殊無典雅渾厚之氣,反詈杜少陵為村夫子。是以楊億事為李商隱事,殆唐、宋不辨。
又引黃庭堅之言,謂韓退之詩如教坊雷大使舞,學退之不至,即為白樂天。是以陳師道所評蘇軾詞,蘇軾所評陶潛詩,並誤為庭堅評韓愈詩之詞,顛舛尤甚。
卷一百二十九 子部三十九
○雜家類存目六
△《蔣說》·二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國朝蔣超撰。超有《峨嵋山志》,已著錄。《蔣說》者,蓋因其姓以名書,如僧肇著書名曰《肇論》之類也。而觀其自序,乃轉讀菰蔣之蔣,已為詭僻。其書雜記聞見,別類分門,附以議論。大旨明鬼而尚儉,尤尊佛氏,至以儒童菩薩化生孔子為實。然其論時政三十餘條,欲復封建一說,尤迂謬難行。惟卷末記節烈數十條,或可備志乘採擇耳。
△《雲谷臥餘》·二十卷、《續》·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習孔撰。習孔字念難,歙縣人。順治己丑進士,官至山東提學僉事。
其書喜議論而不甚考證,多以私臆斷古人。又果於自信,如杜甫之詩皆為改定,左邱明之傳亦為刪削。此自有詩文以來無人敢為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