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部分(2 / 4)

△《蒿菴閒話》·二卷(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

國朝張爾岐撰。爾岐有《周易說略》,已著錄。是編乃其劄記之文,凡二百九十六條。顧炎武與汪琬書,自稱精於三禮,卓然經師,不及爾岐。故原跋以是編為《日知錄》之亞。然《日知錄》原原本本,一事務窮其始末,一字務核其異同。是編特偶有所得,隨文生義,本無意於著書,謂之零璣碎璧則可,至於網羅四部,鎔鑄群言,則實非《日知錄》之比。如曾子易簀一條,稱嘗見一書,說楚國曾聘曾子為相,是當時亦曾作大夫,故季孫得以此為遺云云。案《韓詩外傳》稱曾子仕於莒,得粟三秉,方是之時,曾子重其祿而輕其身。親沒之後,齊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晉迎以上卿,方是之時,曾子重其身而輕其祿。又稱曾子仕齊為吏,後南遊於楚,得尊官。爾岐所謂嘗見一書,當即指此。然韓嬰採掇雜說,前後已自相違異,豈可引以詁經?顧炎武必無是語矣。其論吳澄《三禮考注》出於依託,極為精核。蓋爾岐本長於《禮》,故剖析鑿鑿。使盡如斯,則方駕《日知錄》可也。

△《暑窗臆說》·二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鉞撰。鉞有《粵遊日記》,已著錄。是編則世德堂遺書之第四種也。

前有自序,稱三伏酷毒,揮汗之餘,取架上書,得明人小說百餘種,逡巡讀之,隨讀隨筆。今核其名目,似所讀乃陶珽《續說郛》也。如辨《莘野纂聞》記劉球事,涉異編剿《太平廣記》所載慕容垂詩,《春風堂隨筆》誤記元韶娶魏孝武后事之類,亦間有可採。而體例不善,賓主混淆不辨。孰為原文,孰為鉞語,是則排纂之過耳。

△《聽潮居存業》·十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原良撰。良字鳴喜,江西樂安人。順治中貢生。官寧都縣訓導。是書分十編,各立四字標目。一曰明宗正學。前多講學之語,後亦雜論經義,如謂孔子學問源於契及成湯、武丁,謂刪《詩》存車鄰為預知秦有趙高之禍,皆失之附會。

二曰身世要則。多論世故。如陰德一條,既雲陰德非惟不求人知,亦不可求天知。

報應緩急一條,又稱天不急性,卻有記性,吾輩於善念善事須忍耐為之,隔半頁而自相矛盾。附以讀書作文十六則,亦殊不倫。三曰史會大綱,四曰友古特評,五曰群古對觀,六曰左國補議,皆史論也。但大綱多論世運盛衰,特評則品藻人物,對觀則摭古之相類者論之,補議則仿呂祖謙《左氏博議》、柳宗元《非國語》而斟酌其說耳。七曰讀餘志略。大致如王世貞《讀書後》而彌為膚淺。如以《考工記》為三代以上之書,不宜附之於周,是並鄭之削宋之斤吳越之劍諸句亦未讀也。八曰元圃餘珍。剽掇舊事,略加評斷,亦史論之旁支。九曰韻林隨筆。皆所作詩話,如謂庾信詩為梁之特出,唐之先鞭,而《文選》少載。又謂劉禹錫、元稹、白居易與宗楚客同賦金陵懷古詩,則其他可以概見矣。十曰山野寤言。皆私撰經世之策,尤多迂闊之談。大抵好為議論,而所學則未能淹貫者也。

△《匡林》·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國朝毛先舒撰。先舒有《聲韻叢說》,已著錄。是編皆其議論之文,裒為一集。自序稱讀蘇軾《志林》,稽諸事理,時或戾焉。因偶為駁正數段,更取他作之類似者並錄之,得若干篇,名曰《匡林》。則是書立名,當為匡正《志林》之義。而與軾辨者僅二三條,其餘皆自錄集中雜文與近人辨者。然則以裒聚眾作謂之林,以力排俗論謂之匡。觀其《小匡文鈔序》,以小有所匡為說,可互證也。

先舒嘗與毛奇齡書,戒其詆訶太甚,故持論不似奇齡之獷,然習尚實似奇齡。

但奇齡喜談經,先舒喜談史;奇齡好蔓引典籍,先舒好推究事理;奇齡好與古人爭,先舒好與今人爭耳。其中如謂《春秋》不書隱公即位,所以誅平王;鄭伯克段之事,罪在段,不在鄭伯;齊桓首止之盟,定王世子為大惡,皆故為高論。牽引夢與九齡之文以駁艾南英,亦頗附會。使盡如其題杜詩注之類則善矣。

△《庸言錄》·(無卷數,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國朝姚際恆撰。際恆字善夫,徽州人。是編乃其隨筆劄記。或立標題,或不立標題,蓋猶草創未竟之本。際恒生於國朝初,多從諸耆宿遊,故往往剽其緒論。

其說經也,如闢圖書之偽則本之黃宗羲,闢古文《尚書》之偽則本之閻若璩,闢《周禮》之偽則本之萬斯同,論《小學》之為書數則本之毛奇齡,而持論彌加恣肆。至祖歐陽修、趙汝楳之說,以《周易十翼》為偽書,則尤橫矣。其論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