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謂周、張、程、朱皆出於禪,亦本同時顏元之論。至謂程、朱之學不息,孔、孟之道不著,則益悍矣。他如詆楊漣、左光斗為深文居功,則《三朝要典》之說也。
謂曾銑為無故啟邊釁,則嚴嵩之說也。謂明世宗當考興獻,則張、桂之說也。亦可謂好為異論者矣。
△《筠廊偶筆》·二卷、《二筆》·二卷(內府藏本)
國朝宋犖撰。犖有《滄浪小志》,已著錄。是書皆雜記耳目見聞之事。其中如回雁峰考之類,亦間資考證。然如風風雨雨送春歸一詩,向謂乃無名道士詩,此獨載為鬼詩。劉廷璣《在園雜誌》又考校字句,辨其是非,實則明人所刊《醒世恆言傳奇》中詩,不知何以訛傳至是也。亦足徵小說之不足憑矣。
△《二樓紀略》·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佟賦偉撰。賦偉字青士,襄平人。官寧國府知府。寧國舊有北樓,即南齊謝朓之高齋。明嘉靖中知府朱大器又起文昌臺,設書院其下。賦偉更為修治,題曰南樓。每乘暇遊宴其間,因雜錄見聞為此書。多自述其政績及旁涉他事,不盡有關於二樓。既非地誌,又非說部,九流之內,無類可歸,姑附之雜家類焉。
△《介軒遺筆》·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史既濟撰。既濟字若川,鄱陽人。是編皆隨筆記錄,多志其家世本末,及江右近事。間及經史,亦罕所考據發明。
△《復堂雜說》·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史白撰。白字堅又,鄱陽人。書中皆雜論經史之語。其解《易卦》,多尚互體,頗能復古,其餘皆習見之語。首尾僅四十餘則,蓋其隨筆劄記,而後人抄撮成帙者也。
△《竹村雜記》·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史白撰。亦《復堂雜說》之類,而條目稍多。其中謂《左傳》、《國語》非一人所作,引黃池之會左氏作先晉人,《國語》作吳公先歃為證,頗能得間。
解壹發五豝以中必疊雙為誤,解朝隮於西以朱注作雨止為誤,亦頗見疏剔。至謂桎梏而死為桎梏於人慾,則殊失之穿鑑。其他亦不能一一精確也。
△《山志》·六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王宏撰撰。宏撰有《周易筮述》,已著錄。是編乃其筆記之文。議論多而考證少,亦頗及見聞雜事。其論曾子字子輿,孟子受業子思之門人,不應亦字子輿,不知古不諱字,即弟子亦不避師名。董仲舒弟子有呂步舒,漢人最重師承,當時不以為非也。其論古詩東城高且長與燕趙多佳人當從《文選注》分為二篇,不知李善、五臣並無此語,此語起於明張鳳翼之纂注,不足為據。陸機所擬及徐陵《玉臺新詠》亦均作一首,鳳翼何從知為二也?其載明世宗《論書·武成篇》有引用歐陽修語指為有功於六經,楊一清對以修之解經僅見武成,宏撰以一清之對為是,是均未知修自有詩本義也。其載郭正域所刻《韻經》為沈約故本,詆屠隆未見其書,是《韻書》原委全未尋檢也。其載簡紹芳之說辨揚雄未嘗仕王莽,是未核李善《文選注》王儉集序所引劉歆《七略》也。其為楊嗣昌辨冤,亦恩怨之見,不足為憑。至於紀孫傳庭之死,謂得於其至戚孔滌儒,與史小異,可資參考。其講學諸條,亦皆醇正平允。與孫承澤雖友善,而無所曲恂,頗能去門戶之見,為可取雲。
△《尚論持平》·二卷、《析疑待正》·二卷、《事文標異》·一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國朝陸次雲撰。次雲有《八紘譯史》,已著錄。三書皆辨證經史疑義,體例相同。特隨得一二卷即以付梓,遂各立名目,實則一書而再續耳。尚論持平上卷論五經,下卷論四書及子史,多捃拾瑣說,而參以臆斷。如水流溼,火就燥,溼自為卑溼,燥自為乾燥。而取秦觀之說,謂溼者土之氣,土者水之妻,夫從妻好,故水流溼。燥者金之氣,火者金之夫,妻從夫令,故火就燥。殊穿鑿無理。謂周南、召南即舜歌之南風;謂詩以邶、啵�⑽啦⒘校�嬡�嘁玻�嬡�嗨�源嬉笠玻�簞脛���形淬�妒ト酥�惱擼晃椒蜃勇記胤縊氯酥�釵�ぜ�願咧�觶晃角厥摹⑽涑山猿奇��蹋�ひ笪�孛��槍�牛�遠拋�藁�V痢洞呵鎩肺闖⒈鞽��堵塾鎩凡揮錒至β疑裎�浮洞呵鎩罰�院戮粗��福幻獻勇酃篤葜�湮�踔柑鏤鬧��郟�擻諫饜兄��擔還堋⒉濤�籩�頁跡�耐踔�⒆櫻�裙�誘輪�S錚灰桓怕賈��饈Р枚稀N健渡惺欏芬萜�艘蒽犢鬃又�保�灰蒽肚鼗鷸�螅晃健噸揖�氛娉雎砣冢�渥⒄娉鮒P����蘅賈ひ印!段鮃紗��縫丁奪俜紜菲咴旅獻郵�輝巒礁艹桑���掠吡撼桑�粵